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芙蓉花(1911~1952)

芙蓉花(1911~1952)

芙蓉花(1911~1952)


       芙蓉花,1911年生于辽宁丹东, 评剧“奉天落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原籍山东掖县,姓王,小名叫小花丫头,评剧旦行早期女演员。
       芙蓉花12岁开始学戏,拜金菊花为师,继承了评剧男旦时期的艺术。14岁参加复盛戏社担任主演达三十年之久。她扮相俊俏,表演细腻,特别长于扮演农村妇女形象。如《马寡妇开店》中的马寡妇、《老妈开嗙》中的小老妈、《大赐儿山》中的农村妇女、《李香莲卖画》中的李香莲和《花为媒》中的张五可等。另外,还有《昭君出塞》,也是她主演的著名剧目之一。在复盛戏社,她曾长期与花云舫、筱灵芝、李小霞、花小仙等主要演员合作,演出于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等地。
       1929年,芙蓉花18岁时,随复盛戏社首次把东路评剧带进北京。1935年后又到上海、南京、武汉、内蒙古、山东等地演出,扩大了评剧影响。1937年曾和白玉霜合作,在北京、天津一带演出。1953年参加中国评剧院的前身——中国评剧团工作。解放后曾参加过现代剧《白毛女》的演出。
       芙蓉花嗓音高亢明亮,唱工技巧较高,吐字清楚,气力十足,声情并茂,刚柔相济。节奏变化丰富,擅唱“快板”、“垛板”、“楼上楼”及“溜板”等,往往一气呵成,似连珠炮一倾而尽,深受群众喜爱。她演唱的“搭调”和“迷子”很有特色,腔调朴素并力求与人物的情绪相吻合,发挥了演员在旋律上的创作才能。
       芙蓉花在曲折的艺术道路上勤恳奋斗了一生,旧社会的践踏和家庭的束缚,使她的身体备受摧残,患有肺病,于1952年在北京病逝。

TOP

芙蓉花(1911~1952)
芙蓉花,1911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评剧“奉天落子”时期代表人物之一。本姓王,乳名小花丫头,山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评剧旦行早期女演员。芙蓉花12岁拜金菊花为师,继承了评剧男旦时期的艺术。后来又拜莲花落旦颜贵为师。
   芙蓉花的形象俊俏,瘦高的身材格外窈窕,圆圆的脸庞配上闪亮的大眼睛,扮上戏后,显得格外俊美。她讲究吐字归音,声情并茂,气力十足,发音巧妙,擅长“快板”“垛板”“楼上楼”以及“流板”往往一气呵成似连珠炮般一倾而尽。她嘴皮子灵活,唱起来俏皮灵巧,她善演天真活泼的花旦,也善于演雍容娴静的闺门旦。擅演剧目有《李香莲卖画》《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昭君出赛》《二度梅》等。长期与花云舫、李小霞、花小仙等合作,活动于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等地。
   1929年随复盛戏社首次把东路评剧带进北京。1935年后又到上海、南京、武汉、内蒙古、山东等地演出,扩大了评剧影响。解放后曾参加过现代剧《白毛女》的演出。
  芙蓉花唱工技巧较高,节奏变化丰富。她的(垛板)演唱节奏感强。她的唱腔中常有民歌旋律。在20年的艺术实践中,她不断改变唱法,去掉了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注意了唱腔的旋律性和花腔的处理,还借鉴说唱艺术的演唱方法。在语言方面,她逐渐改唐山话为北京话,使评剧的行腔、旋法发生了变化。
芙蓉花学戏非常刻苦,东北的安东(丹东市旧称安东市)天气非常寒冷,滴水成冰,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跑到鸭绿江边喊嗓子,直到嘴里的热气把冰面化开个洞。由于经过刻苦练习,她的嗓子三十余年未唱哑过。她13岁登台唱戏,几年后参加复盛戏社担任主演达三十年之久。
   芙蓉花虽然是一代名伶,但是她的生活却非常简朴,衣着打扮极为普通。平时总是布料长衫,不烫发,不装饰,梳着朴实的大辫子。她为人善良慈祥,平易近人,愿意帮助别人,她怜惜剧团的妆容师傅赵秉忠子女多,生活困难,将他全家接到了复盛戏社一起住,并给予了很多帮助。后来,芙蓉花的哥哥王顺堂与赵秉忠的长女赵文媛结为夫妻。赵秉忠的儿女中也有参与到戏社学戏后登台演出的,后来比较有名气的赵丽蓉是赵秉忠的小女儿,她从小就开始参与戏社的演出,还有赵连喜,赵雅蓉和赵艳蓉。
   芙蓉花在曲折的艺术道路上奋斗了一生,多年的辛劳对她的身体有了极大的损伤,后来她患了肺病于1952年逝世于北京。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