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说说评剧

说说评剧

作者:老头子的博客 -
多年前,读过郭启宏的评剧剧本《成兆才》,今年梅花奖南片在成都演出,剧场观看了冯玉萍主演的评剧《我那呼兰河》,算是接触了评剧。

    评剧,从说唱艺术“莲花落”发展而来,最早叫“唐山落子”或“蹦蹦戏”,形成于1910年左右的唐山,在华北、东北有深厚的观众基础。

    莲花落,简称“落子”,源于唐代僧人以讲唱形式宣传佛经的“散花乐”,后来很多乞丐以此方式乞讨。

   “蹦蹦”,是流行东北的民间歌舞形式,今天的二人转是也。

    蹦蹦的形式大胆活泼,音乐和莲花落相近,成兆才等艺人成立蹦蹦戏戏班,结合蹦蹦和莲花落,演出颇受欢迎。

    1909年,蹦蹦戏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1910年,成兆才对蹦蹦戏进行改革,加进全套河北梆子乐器,由演员扮演人物,还创作了各个行当的唱腔,蹦蹦戏变身真正的戏曲,改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1935年,平戏在上海演出时,使用“评剧”名称。

    唐山落子传到东北后,出现了第一批女演员,李金顺是第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她长期在奉天演出,所以评剧又称“奉天落子”。

    1934--1935年,评剧演员白玉霜、喜彩莲、朱宝霞、爱莲君等,到上海演出,获得很大成功。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大力支持,欧阳予倩为白玉霜编写《武松与潘金莲》,洪深为白玉霜编写《阎婆惜》。

    评剧,长于编演时装戏,贴近现实生活,在现代戏的创作上成就很大。

TOP

评剧《红叶》观后感
作者:河东街道党工委 -
早就在网络上领略过《红叶》这部戏的风采,很受感动,颇有感慨。此次石家庄青年评剧团的优秀演员们将《红叶》这部难得的好剧带到我市,更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了王瑛同志的先进事迹。她们精湛的表演,时而高亢、时而婉转的唱腔和精彩的对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更加深刻的触动。

该剧在王瑛主要生平基础上,以红叶为象征,把尊重生活真实和艺术想象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她关爱百姓,秉公执纪、忠诚履职的职业操守。王瑛同志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她修大桥、盖饭店、建宾馆,为社会最底层的“背二哥”谋实惠;她为百姓伸冤昭雪不惧恐吓,伸张正义,对百姓有着红叶般的深情眷恋;她洁身自好,不为自己的亲弟弟谋私利,却对百姓柔肠百转,慷慨解囊资助山区孤儿圆了大学梦;在肺癌晚期,她身患绝症仍忘我工作,为抗震救灾爆发出耀眼的光芒,王瑛同志为我们树起了一面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旗帜,被誉为“永不凋零的巴山红叶”。

这部戏是一部主旋律色彩浓厚的戏,成功的将现实中的真实的王瑛搬上舞台对整个社会,对党员、干部都是一极好的教育素材。《红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用评剧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王瑛精神,寓廉政教育于艺术欣赏之中,对党员干部都能产生教育、启迪、感化作用,在群众中产生很大的反响。剧中王瑛唱到:我愧对你、愧对妈,愧对然然愧对家,我什么都能愧对,就是不能愧对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红叶般的风骨、眼界、深情、斗志和操守,深刻诠释了“人生、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内涵。演员唱到这,全场的观众顿时响起热烈的鼓掌,这掌声告诉我们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贪赃枉法比比皆是的社会,王瑛她是一个老百姓喜欢并信得过的清官。这掌声是百姓心底里的呼声,呼唤清官回到百姓中。这掌声是对刘秀荣塑造的王瑛的真实形象的赞美。在当今廉政文化建设中,对于营造“崇廉尚廉”的社会氛围、打造一支既勤政又廉政、既干净又干事的干部队伍,且说势在必行!

全剧从编剧到唱腔设计,再到舞台设计、灯光、造型等等方面,具有新异,全剧情节生动,感人至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震撼人心,涤荡灵魂,刘秀荣在精彩的演唱中使人领略到完美结合的坚强党性和光辉人性。这是一部评剧佳作,也是一首感天恸地的生命绝唱,是继高闯塑造任长霞之后的又一评剧经典。

片片红叶灿烂飘落象征着王瑛的红叶精神永放光芒,王瑛同志的精神令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像王瑛同志一样,有坚定的信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