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18 作者:三友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
-
她8岁学戏,从艺70余载。她本是京剧老生,却唱红评剧小生。她创立了评剧“洪派”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致力于传承,是唐山百年十大杰出女性之一。 靛青色的绸缎唐装,绒面的袖口,艳丽的头饰,精致的耳钉,端庄而不失花俏。头戴绒冠,手持银枪,玉面含威,英姿勃发,阳刚而不失俊美。这就是洪影老先生,一个生活中爱美的女人,一个舞台上英俊的小生。
走进洪影老先生的家,迎面而来的就是那一幅幅精彩的剧照,《李白进宫》、《杨乃武与小白菜》、《梁祝》、《六国封相》……文小生风流倜傥,武小生硬朗豪迈。雅致的盆景错落在各种奖杯之中,屋子不大,却似装满了洪老的一生。
学艺、票戏、成角儿
洪影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8岁的洪影受母亲爱看戏的影响,爱上了演戏这一行当。“我父亲不同意我学戏,说那是下九流,为了阻止我,把鸡毛掸子都打折了。”但小洪影生性倔强,非学不可,父亲就把她送到了一个叫“金百灵”的师父那学戏,从此,洪影便开始了艰苦的学艺生涯。
每天早起吊嗓、走台步、踢腿、甩发,晚上背戏文,晃眼间,12岁的小洪影已经开始票戏,在北京开明大戏院的一场京剧《失空斩》,让小洪影一炮打响,“我在《失空斩》里演的诸葛亮,后来小孩儿们一见我就哄喊:‘小诸葛’借东风、‘小诸葛’,来一段……”
十几年的颠沛流离,从滦县到北京,从北京到塘沽,从塘沽到昌黎……磨难不断,艰辛不断,让小洪影在逆境中,从一个唱帽儿戏的青涩小孩儿,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专业演员。由于她扮相好、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京剧、评剧样样都拿捏得很好,在1954年,24岁的洪影正式成角儿。
京剧改评剧创立“洪派”
1951年,洪影经人介绍加入了昌黎的胜利剧社,这个剧社既唱京剧,又演评剧,让洪影这个京剧老生学习到不少评剧的东西。机缘巧合,剧社要上演《刘翠萍哭井》,可主演却突然病倒,硬拉洪影去救场,没想到,临时救场却成为洪影的人生转折点,漂亮的扮相,优美的嗓音,让洪影一炮而红。
自此,在剧社领导的建议下,洪影从京剧改唱评剧。“评剧是没有成熟的地方戏,我改了评剧,以后的发展空间更大。”可是,改了评剧后,洪影只能自己摸索,根据京剧底子琢磨评剧的人物、唱腔,由于文化和阅历水平有限,还要经常请乐队琴师们帮忙,把自己的唱腔润色整理记录下来。
“那时候评剧不太景气,大多是旦角儿领衔,小生只是陪衬。”解放后,剧团还保持着“一窝旦,吃饱饭”的老传统,评剧也被人评价为“低、平、软、没生气”,洪影觉得奇怪,评剧里除了几位巾帼就剩下佳人、小姐,那么古往今来的爱国志士、英雄豪杰、热血男儿又让谁去演呢?
“我想,要繁荣评剧,就必须切实提升小生、老生在评剧当中的地位”洪影的这个想法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帮助她编创移植生行剧本,设计新唱腔,不久京剧《鸳鸯泪》改为评剧《周仁献嫂》,越剧和川剧《柳荫记》改为评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正式上演,创下了连演四十天、近百场,场场爆满的历史上座纪录。每次记者采访,洪影总会提到那段历史,因为那里不仅承载着自己的辉煌,也记录下了评剧的辉煌,说到动情处,洪影会情不自禁地唱上一段,评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她演绎得如泣如诉,让听众仿佛走进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经过无数的磨砺,洪影的特色越来越鲜明,《刘伶醉酒》、《梁祝》、《周仁献嫂》、《十五贯》、《红龙传》开始在全国戏迷票友中传唱。其中《李白进宫》凭借唱腔韵美,回肠荡气,而且反串精彩,全剧丝毫没有女人的痕迹,成为一部独树一派、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后来,在唐山在河北在全国评剧界,传扬“洪派”的呼声越来越高,越叫越响。“洪派”开始正式跻身于新中国评剧十一大流派之中。
唐山市著名戏曲评论家韩溪曾这样评价洪影:洪影是唐山评剧改革的领军人物,是她改变了“一窝旦”的窘况,填补了评剧的“半台戏”。
“洪派”传承事必躬亲
百年评剧也似洪影这一生,历经坎坷,几度辉煌。洪影回忆,五六十年代,评剧也似她一样火,是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居各地方剧种首位。
而后因多方面因素影响,评剧进入低谷。但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剧目的出现,让评剧迎来又一个辉煌。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各种文化形态的相继发展,评剧再次进入了低潮,甚至出现退步。说到近几年评剧的发展现状,洪影也是一脸无奈。“现在的评剧演员收入不高,人们也都不愿意学,评剧的观众也不是特别多了。”
洪影说,唐山是评剧发源地,在这片沃土上,评剧更需要弘扬和振兴。而年已八旬的她对很多事都已力不从心,惟有将她的“本事”传给后人是她最上心的事。2005年初,洪影选取了自己创作的15个经典唱段,自费录制《洪影演唱专辑》。2009年,又在爱心企业家的帮助下,将后十六段剧本慢慢回顾、整理出来,录制了专辑。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洪影更重视洪派评剧的传承。“我不传,后辈怎么承?”24岁收徒,现已八旬的洪老已经收了很多徒弟,“去年我还收了63名入室、弟子,有专业演员、业余票友,还有网友”说起徒弟,洪影老师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因为很多弟子已经成材,还获得了许多国家级的奖项,这让她非常欣慰。
现在的洪影,正致力于“娃娃评剧团”的工作。这些娃娃最小的4岁,最大的16岁,每周日下午都要到洪影老师家去学习,虽然洪老身体不好,但是一天不见孩子,心里就显空落。不过,让她欣慰的是,为了评剧的传承,不是她一个人在努力。唐山有关部门也在为评剧发展做努力,今年6月10日至19日期间,唐山市举办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活动,也包括评剧。
“戏大于命,戏大于天”这是洪影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生在唐山,长在唐山,就要为唐山的文化尽一份力,起到我们火车头的作用。”洪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只要是关于评剧的事情,她就要事必躬亲,只要是传承评剧,她便义不容辞。评剧演绎了百态人生,而洪影的人生,就是伴着评剧度过的。从没唱过评剧,初登台却唱出满堂彩;本是京剧老生,却唱红评剧小生;不会识谱,却创造出独具特色“洪派”。中国戏剧史注定要记下这样一个唐山人的名字———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