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西路评剧与王殿佐、高良田(转帖)

西路评剧与王殿佐、高良田(转帖)

西路评剧与王殿佐、高良田
      民国初年盛行时期,本地较有影响的班社铁佛堂“王殿佐班”延福屯“高良田班”。武清县“周墨清班”,较有声望的演员有会瑞德(艺名小白薯)、刘子琢、武金红、段志贵(艺名盖京东)、段贵芳(后给爱莲君配戏)、穆金凤、元志古(姓陈)等。一般平调梆班八、九个人,有七忙八不忙之说。最大的班十多个人。在农村街巷或赶庙会打地摊演出。较好的业余子弟会有东口头、延福屯、高庄、武清县的桑园、大务、小王古庄等,这些子弟多是高良田传授。
   平调梆子的音乐特点:激昂高亢、跳跃性大、乡土气息浓厚,约有十五种板式,如慢板、快板、二六板、流水板、散板、安板等。再组专业班社。1958年,中国评剧院挖掘整理传统戏曲,将西路蹦蹦发展过来的剧种,始称为“西路评戏”。
   西路评剧的诞生是若干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贡献最大的仍然是王殿佐、高良田。
   王殿佐(1874—1967),香河县安头屯镇铁佛堂村人,艺名王德一。
   他所出生的铁佛堂村,位于安头屯镇驻地西北偏南1.7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2303人,均系汉族,耕地4453亩。
   王父以种田,做豆腐为生,家境贫寒,兄弟二人,弟王殿良,两兄弟从小同在本村河北梆子戏班学戏,从师不详。
   王殿佐于1893年正式出师行艺,与宝坻县金叶子(大弦)合作,在京上演蹦蹦新腔,创立“西路评剧第一班”。后与本村韩温及本县石虎辛庄外号“轧三省”的人合作演蹦蹦,全班二十人上下,多在京、津及河北省北部各县演出。
   王殿佐自1924年起,收徒教唱蹦蹦戏,偶尔也师徒同台演出,自此至去世的四十余年,收徒很多,香河县有三个戏班从收徒到建班演出,均为王殿佐主持。
   王殿佐一生演出、教授的剧目很多,较有影响的剧目:《夜审周子勤》、《王登云休妻》、《王汉奇投亲》、《花会从良》等。
   王殿佐为西路评剧(北京蹦蹦)创始人之一。早年擅于研讨技艺。后与金叶子等老艺人多年演出合作中,又常一起研究蹦蹦音乐的改良。在此基础上创立一个流派——“北京蹦蹦”。王殿佐从艺的一生,致力于戏曲的改革与完善,直至临终尚嘱咐弟子们要演好戏,求进取要创新、要发展、要吸取外家之长,补自家之短,万不可保守,终年九十三岁。
   高良田(1890年—1976年),河北省香河县安平镇延福屯人,艺名是高兰芬。
   他所出生的延福屯村,位于安平镇驻地东北偏南2.5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1470人,均系汉族。耕地2480亩,据查,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洞县民周、成、马、李四姓人家奉诏迁此落户建村,取福禄绵长之意定村名延福屯。
   高良田系独生子,家境寒苦,幼年父母双亡。十二岁随舅舅王清(双目失明的河北梆子艺人,文场大弦入班学艺)十六岁挑班唱戏,先与惠老(外号大白薯通县西马各庄人)、惠瑞德(外号小白薯,惠老之子)、刘永剑、刘永喜(通县灵庄人)同班,在邻县跑码头唱河北梆子。后改唱蹦蹦,曾与王殿佐、贾玉楼、安少先同台演出,还曾与天津武金红搭班,在天津法租界戏园子演出。
   高良田曾同成兆才、段芝桂(段桂舫之父)、王永德、纽名启、么起生磕头结拜梨园兄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兆才得知高的下落后,曾派儿子来香河县看望高良田,么起生、纽名启也曾亲请高良田去北京教戏,高推辞了。
   高良田因陪人唱戏曾一度遭暗算,嗓子损坏,回家养伤,治疗期间开始收徒教戏,先后收刘长春、周默清、王玉山(天津小王庄人)等人,嗓子好后,他又边唱戏边教戏,先后在武清县梨园大务,小王古庄及香河东口头、高庄等地立班收徒,教戏演出,弟子数十人。
   高良田于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3年)在屯里最后组建一期平调梆子班,自费招收15—18岁的男孩,教授平调梆子,全班十六个人,连续一个冬春,学会了几出小戏,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春在子弟班的基础上,结合屯子里业余戏会的骨干,组建起高良田平调梆子班。全班二十余人,主要演员李景龙(花旦)、简殿奎(老生)、周茂青(青衣)、李泽余(小生)、林长春(穷生)、刘凤起(小生,武清县小王庄人)、徐万江(大帽子官)、李永顺(艺名银丫头)。大弦徐永明。主要剧目:《花亭会》、《茶瓶计》、《老少刘公》、《女开店》、《卖水》、《杨二舍化缘》、《老妈开口嗙》等。演于通县、下花园、张家口一带,以后一年两季组班,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解班。
   高良田一生演唱及教授的剧目有《老少刘公》、《借女吊孝》、《大十万金》、《杀子报》、《小王打鸟》、《卖水》(全本)、《夜宿花亭》、《蜜蜂记》、《茶瓶记》、《马寡妇开店》、《杨二舍化缘》、《老妈开嗙》、《借粮》、《秦家花园》、《小过年》、《六月雪》、《丁香割肉》、《双吊孝》、《绣鞋记》、《花为媒》、《牧羊圈》、《状元图》、《小姑贤》等。
   高良田学艺河北梆子伊始,正式挑班后即改唱蹦蹦,平调梆子,他多年从艺在唱腔上做了许多改革、吸收、融汇了河北梆子及莲花落中不少有益的富于表现力的唱腔和音乐,对“西路评剧”的创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高良田为人正派,不贪财色,一生致力于戏剧表演及改革。中年丧妻后,未再娶。身边只一养女。后半生多在家中,边教戏边务农。生活俭朴廉洁,深受群众及同行爱戴敬佩。终年八十六岁。
   王殿佐、高良田在开创了西路评剧后,同时又发展了该剧,不仅如此,他们还培育了一大批评剧新人,组建了新的评剧戏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许林戏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