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评剧的起源与艺术特点

评剧的起源与艺术特点

中国的戏剧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壮大完善,如今戏剧的剧种越来越丰富,曲目也越来越繁复,作为我国的国粹,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部部的历史剧,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才能明白它的意义所在,才能明白它的内涵与价值,才能了解它之所以成为国粹的原因。而评剧又是最具有生活气息、最能表达一个时代特点的剧种之一。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俗称蹦蹦戏、落子戏 ,又称平腔梆子。1935年改称评剧。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原来形式单调,经成兆才等艺人改革,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由演员扮演剧中人;以蹦蹦音乐为基础,吸收冀东民间音乐素材,创造出其行当的唱腔;采用全套的河北梆子乐器伴奏,故取名平腔梆子戏。
以上便是评剧的起源,但其之所以受广大观众喜爱,更是因了评剧的艺术特色与其显著特点。
评剧的艺术特点: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脚色之分,后逐渐发展成为生、旦、丑三小戏,受梆子和京剧影响,增添行当,有了青衣、花旦、老旦、小生、老生、小丑之分,但仍保留了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唱腔为板式变化体,板胡为主奏乐器。
评剧的显著特征是贴近生活,剧目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为主。评剧的第一个剧作家成兆才,1919年编写的《杨三姐告状》,即以真人真事为素材,久演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
评剧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东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冀东和京津一带地方戏曲的音乐成分形成。其特点为抒情性强,流畅自然,乡土味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