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之源
点击: 4 作者:《黄蜂集》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评剧之源
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一座无形的珠穆朗玛,这座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却是由无数的巨石堆砌而成。评剧,就是近现代支撑珠峰高度的又一块巨石。
1979年版的《辞海》对评剧辞条是这样解释的:“评剧,戏曲剧种,流传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早期也叫蹦蹦戏、落子,于清末形成。其基础为河北一带流行的曲艺莲花落,先后吸收河北梆子、京剧和滦州影的剧目、音乐和表演方法,经过对口莲花落、唐山落子、奉天落子等阶段发展而成。曲调活泼自然,擅长表现现代生活。”2002年版的《现代汉语辞海》是这样介绍评剧的:“生活气息浓厚,表演活泼自由,曲调流畅的一种戏曲。1910年左右形成于唐山,以当地流行的莲花落和蹦蹦戏为基础,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等剧目而成,后逐步流行到华北、东北地区,也叫落子、评戏。”两个辞海的解释大同小异,基本肯定了三个方面:一、评剧诞生于河北唐山一带;二、评剧是由莲花落和蹦蹦戏发展而来;三、评剧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剧和滦州影的精华。而早在建国初期,中国评剧就在文化部的剧种调查中名列第二,是全国范围内除京剧之外的第二大剧种,评剧创始人之一的成兆才先生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诞生不过百年的年轻剧种在短时间内就高登大雅之堂雄踞全国第二呢?
皇天厚土奠于磐
燕山山脉,位于河北平原北侧,西起潮白河河谷,东至山海关角山一带,绵绵延延一千多华里,为雄峙祖国北方的南北交通孔道;渤海湾,北起乐亭大清河口,南至山东黄河口,海岸线逶迤辗转也达一千多华里,是拱卫京津的东大门。就在这渤澥之阴、幽燕之阳,是冀东20余县近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片土地,既蕴长山大岭之雄迈,又涵江河湖海之灵动,因此,它能滋育出慷慨悲歌之燕赵、山仁水智之京东,本是题中应有之意。
这种题中应有之意首先表现在冀东一带向为兵家必争之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片土地就经常受到燕山一带活动的山戎族的侵扰,以致孤弱的燕国国君不得不向当时很强大的齐国求助,因此这里上演了“齐桓公兵定孤竹”的战争并留下了“老马识途”和“寻蚁求水”两个历史典故。西汉初年,匈奴屡犯中原,立足未稳的大汉皇帝不得不一次再次地组织兵力在燕山一线拒守。只是到了汉武帝时,国力逐渐强大起来的大汉王朝才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直到把北匈赶出了亚洲。这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巡幸到昌黎碣石山时,命人刻碑纪事,后为毛泽东所称道。三国混战之际,乌桓强大,志在一统中原的曹操不得不亲统大军挥师北上,在我们冀东名士田畴的帮助下一举剿灭乌桓,曹孟德有感而发写下了《步出夏门行》四章名句。此后五代十六国时的鲜卑、宋辽金时的契丹和女真、元时的蒙古、明清之际的满族都曾在这里争战伐谋,兵戈不息。冀东一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战争的前沿、军事的重地。这就使得各民族文化和战争一样随之在这里吞并、厮杀、碰撞、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格局。这种多元文化为后来诞生评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