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看大戏

看大戏

作者:空谷幽兰
“拉大张,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待女婿,小外甥也要去,去可是去,别淘气,淘气你姥姥把你赶回去。”儿时的儿歌还记得清清楚楚。

五一回娘家,村里请了内蒙古赤峰鸿鹄评剧艺术团,在村子市场上搭台子唱大戏。看戏的人并不多,稀稀拉拉的不大的市场都没占满,而且大多是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台上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戏子们,高亢嘹亮的唱腔似乎并不能吸引年轻人,他们三五成群在戏台旁转悠,听妈妈说昨天晚上的歌舞看的人比现在要多几倍。

看着眼前的情景,不禁引起我儿时许多关于唱戏的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八九岁,正是个黄毛丫头,那时候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收音机,平日里我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听收音机。而到了过年我便可以享受更为丰富的视听盛宴---看大戏。

村西头有座戏台子。因为唱的戏叫落子,所以庄里人都叫他落子台。每到腊月中到正月初,这里便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戏台子有一人多高,跟现在;临时搭的戏台子大小差不多。四围都是石头砌成的,台面都夯实的土地。屋顶上面露着粗壮的屋梁,洋瓦盖顶。戏台分前台和后台。中间是雕花的门窗,两侧是门留作上下场。前台台子中间的大块空地是舞台演出的,很宽阔,两旁跨出去两个小间,没有门和舞台相通。左面放着舞台演出的扩音器,还有就是舞台拉幕的在那里拉幕,演员在那里候场。右边是乐队。二胡,锣鼓都锵锵矿得从那里传出来。记忆中前台还是很讲究的。舞台一共有三道幕。台口是一道大绒面暗红色大幕。在每次唱戏杀台(演出结束)的时候才会拉上。第二道幕在舞台前后的中间,换场时要拉上,后面舞台剧务们要更换舞台背景和道具。第三道幕是舞台的背景。舞台背景有很多种,听说都是庄里一个有名的农民画家画的。有官府背景江山海水,有富有人家的牡丹富贵,书香人家的梅兰竹菊,外景高山流水,冬景雪花飞舞。。。。。所有的背景都重叠的挂在后面需要哪个就把他放下来,因此舞台换景很快。

后台于儿时的我来说很神秘。在后台西面有一留石头台阶,顺着台阶可以登上后台。我有时偷偷地登上台阶在后台门口看看里面,演员们正在换衣服,花花绿绿的,满头珠翠在灯光下闪了我的眼。后台管服装道具的是个很酸气的老头,一旦被他发现就会呵斥着让我们这些小孩赶紧躲开。所以对后台我一直不慎清楚。,所以那里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演员们都是村里的戏剧爱好者。当时唱的不叫评剧,都叫落子。据说是评剧的前身。别看是村里的非专业演员,一板一眼,毫不含糊。听说当时的台柱子,已经把生活舞台化。人们经常看到他在喂猪的时候,手里拎着食桶,两膝间夹着笤帚,一路小碎步去喂猪,一边还要有板有眼的唱着。他们大多不识字,剧本台词都是口口相传。

我是个小戏迷。一般过了腊月二十三,村里的戏台就热闹起来了。那时候不仅本村的人老老少少都来看,外村的人也会在本村亲戚的邀请下,住着来看戏。正是放寒假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们可有了去处。老早就搬了板凳来占地方。有时候怕板凳没了,就搬几块石头放在那,占地方。如果去早了能占到挨近戏台的前几排那简直太幸运了。因为我家戏台不远,所以占到前面的机会很多。一般上午不唱,下午和晚上唱。三次锣鼓之后,台口大幕拉开,大戏就开始了。我从小就是个好静的孩子,就那么从头到尾的看着,听着。有《窦娥冤》《绣鞋记》《柜中缘》《棒打薄情郎》《凤还巢》《小姑贤》《小姑不贤》《井台会》《大批官》。。。。。孝子贤孙,善恶分明,演员们唱到动情处会唱的潸然泪下,我也陪着一起掉眼泪。最初的善恶观念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根。灯光下演员的满头珠翠闪闪放光,我一直梦想有一天也能穿上戏服带上珠翠,站在舞台上。所以儿时的伙伴玩的最多的就是唱落子。把家里的枕巾披上做斗篷。把梳子梳在头上,那就是满头珠翠。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走着小碎步,唱几句经典台词。

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个亲戚是舞台上的演员。那样可以被带到舞台的左侧,蹲在幕后看,演员看的真真的,真过瘾。

落子从腊月唱到正月,过了十五才会结束。这时候我们也该开学了,村名们包括那些业余的演员们也都开始忙农活了。戏台从此沉寂了,只等到了腊月再迎接他一年一度的盛会。平日的戏台是孩子们的乐园。后台是上锁的不能进。前台吧着突出的石头攀上去,也站台舞台中间,唱一段,舞两圈。打打杀杀的玩各种游戏。

戏台给了太多的童年回忆。记得到初中历史课老师讲到关汉卿,讲到他的《窦娥冤》老师问同学们谁知道这个故事。那时候我们一般都不看课外书,大多不知道。只有我把落子里看到的窦娥冤仔仔细细的给大家讲了一遍,得到了老师的大加赞许。美了我好几天。

直到我师范毕业后,村里还是年年唱落子。但老演员一个个唱不动了,新人却很少出现,看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落子越来越没落,落子台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和辉煌。后来便不唱了。落子台竟成了农人们放柴禾的地方。前两年,村里建广场竟然把落子台给拆了。儿时的这点念想没了。很是失望。仿佛丢了什么宝贵的东西似的。

今天坐在戏台下,于一群老土老太太中间,我却做了一个儿时的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