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评剧白派第一传人李兰舫诞辰99周年暨艺术之路回顾
香兰舫艺久弥新,霜韵芬芳永绕梁伊宝琴 伊宝华 黄磊
腊月初八,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兰舫诞辰99周年的日子,“松说评剧”特推出纪念文章,回顾其艺术人生,让我们一起怀念这位优秀的评剧白派艺术家。
一缕兰香飘飞然,
霜艺流芳韵无限。
丹田泣音腔悠远,
只留情意照人寰。
这是一代评剧坤伶最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才让我们在继承文化中思考白派艺术之路何去何从,在坚守精髓,锐意发展之路上我们不得不记住评剧白派第一传人,她就是李兰舫。
1918年腊月初八,李兰舫出生于天津武清县记营村一个穷苦农民家里。李兰舫3岁时,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到天津谋生。6岁时李兰舫在天津河东小戏园子里托盘子卖萝卜瓜子。长年的耳濡目染,使她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不少唱段。
11岁时她有幸得拜京剧名家雷喜福为师学习京剧老生,师父见她聪明伶俐,教她《武家坡》、《逍遥津》等戏。开蒙后的李兰舫颇见长进。然而此时,蓬勃发展起来的评剧对李兰舫的吸引力更大。12岁,她又拜在评剧名家赵月楼的门下,工青衣。她边学戏边演出,进步很快。同年进入“山霞社”刻苦学习“刘派”的剧目,盛夏练得汗流浃背,隆冬练得嘴唇发紫,仍对着冰窟窿喊桑。很快掌握了“刘派”高亢、激越、铿锵有力的演唱特点 ,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功底。
13岁的李兰舫在天津舞台崭露头角。评剧名家白玉霜看了她几场戏,觉得很不错,邀请她参加白玉霜戏班。于是,李兰舫先是在北京天桥为白玉霜唱“帽儿戏”,15岁改为为白玉霜演“里子”角色。在同台演出中,李兰舫对“白派”那低回婉转的曲调,意境深远的韵味极为喜爱,觉得自己的“刘派”唱腔与“白派”的风格不甚和谐,便主动地改变发声方法,苦练“白派”的各种共鸣技巧,改原来的柔声细腔为宽厚宏亮。
当时,白玉霜与本团的四位骨干女演员义结金兰,身为大姐的白玉霜,很看重最小的五妹李兰舫。为了使自己主演的戏满台生辉,从不轻易传艺的白玉霜每晚散戏后主动给李兰舫说戏,分析角色,教授唱腔,不厌其烦的指导李兰舫掌握“白派”的精髓。李兰舫认真的揣摩体味,刻苦练习,还把“刘派”名剧《井台会》改用“白派”演唱,获得观众好评,白玉霜也非常满意。从此,李兰舫成了白玉霜主要配角。在传统戏《三节烈》中,白玉霜演张春莲,李兰舫演张秋莲;在《打狗劝夫》中,白玉霜演张氏,李兰舫演桑氏。在四年的同台演出和白玉霜不尽的口传身授下,李兰舫学会了一大 批“白派”戏,逐渐领略和掌握了“白派”艺术的精髓,表演神似,唱腔乱真,被评剧界和广大观众公认为“白派”艺术的第一传人。
作为白玉霜的得力助手,李兰舫受白玉霜之托,经常给“小福子”(小白玉霜乳名)细心传授“白派”技艺。小福子是白玉霜的养女,自小爱戏,后经奶奶李卞氏同意,跟珍珠花学戏。白玉霜见女儿是块唱戏的料,就指派李兰舫教她。小福子向大自己5岁的五姨李兰舫刻苦的学戏,一连三年,福子已经学会了《桃花庵》、《马寡妇开店》、《珍珠衫》等不少戏,掌握了很多评剧的基本功。
台上演戏台下授艺的紧张生活,使李兰舫的技艺更加精熟,在京、津、唐等地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白派”演员。1937年7月,李兰舫在天津独立挑班,让姐夫吴良佐任班主,姐姐李兰芬管理衣箱和后勤。先在升平戏院演出《少奶奶的戒指》、《姊妹花》等戏,很是叫座。1938年底,李兰舫领衔赴沈阳献艺。她那漂亮的扮相,悦耳的唱腔,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当时演出的剧目有评剧《玉堂春》、《孔雀东南飞》、《珍珠衫》、《劝爱宝》、《桃花庵》、《马寡妇开店》、《保龙山》、《李三娘打水》、《刘云打母》等,演出很火爆,收入也不菲。她因此在东北站住了脚,几年的时间,李兰舫从沈阳到吉林、长春、大连,直到鸭绿江边的丹东永安舞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可是因为日寇和汉奸横行霸道,演出活动经常受到影响。由于生活所迫,李兰舫在波折和困境中硬是坚持了下来。
在东三省演出的几年中,李兰舫用心学习借鉴程砚秋、尚小云先生的表演艺术,并把尚小云创演的《乾坤福寿镜》移植成评剧。演出中,她根据人物的处境与内心情绪,发挥自己嗓音“松、厚、圆、亮”的优势,大胆演绎剧情,深深感染了观众。儿时她学过京剧,如今派上了用场。她用京剧的戏路、身段、水袖等技巧来丰富评剧的表演艺术,慢慢形成了她自己健朗、朴实、豪放、大方的表演风格。她与同龄的京剧演员张云溪在锦州合演《武松与潘金莲》,轰动一时,《评剧大观》上刊登了剧照。特别是她演唱的《佘太君挂帅》、《摆箭会》等老旦戏,以“白派”唱腔为基调,融入小生唱腔,揉进了“刘派”旋律,做了有益的尝试,广大观众非常认可。
1946年 李兰舫回到天津,12月与李文芳、小白玉霜、花迎春、筱玉芳、鲜灵霞、刘玉芳、新凤霞、小月珠、莲小君等联合演出《珍珠衫》、《丝绒记》、《杜十娘》、《劝爱宝》、《于公案》等戏,受到天津观众的热烈欢迎。以后的几年里,李兰舫在天津舞台非常活跃。这位身材高大,体魄健美的白派演员,多才多艺,戏路宽广,不仅本工的青衣花旦戏演的好,老旦、小生、老生,甚至花脸的行当也能反串的精彩到位。在《秦香莲》中,她前演老生王延龄,后演花脸包拯;在《法门寺》中,她前演花旦孙玉娇,后演花脸刘瑾;在《八仙得道》中,她能每晚轮换扮演其中的一位神仙,而且塑造的各有风采,绝不雷同。京剧名家李万春看戏后非常钦佩,登台祝贺。
全国解放以后,李兰舫的艺术之花绽放的更加绚丽。1950年1月,天津市评剧工会举办“庆新年新戏运动周”,李兰舫带头演出《兄妹开荒》,备受好评。当年5月,天津市,京剧、评剧、曲艺界联合在中国大戏院举办筹募基金义演,李兰舫积极参加。她与自北京赶来的小白玉霜以及鲜灵霞、新翠霞、莲小君、六岁红、花迎春、小花玉兰等联合演出《三节烈》、《打狗劝夫》、《雪玉冰霜》等戏,个个出彩,满堂生辉,盛况空前。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