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花玉兰

花玉兰

花玉兰


       花玉兰,原名黄东侨,天津静海县人,一九○九年九月九日生,曾是天津评剧院主演。
       花玉兰十六岁时拜评剧老艺人白广杰(艺名白菜心)为师,专攻青衣、花旦,父亲黄起发是穷苦农民,从花玉兰唱戏后,一直跟随女儿浪迹江湖。花玉兰跟师父了学了一年之后,十七岁登台演出《王二姐思夫》、《回杯记》等剧目,她是边学边演,仅仅三年,就将评剧“八大出”基本掌握。加上她的嗓子好听,会表演,师父看她很有发展前途,就格外要求严格,使她尽快成才。在这三年里,花玉兰刻苦钻研,除向师父学的剧目,还在演唱技巧上狠下私功,一年三百六十天,她从未间断练功、吊嗓、喊嗓,因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学会了《周子琴》、《花为媒》、《开嗙》、《开店》等剧目,演出后受到群众的好评。
       花玉兰二十岁时加入李奇虹的剧团,到山东省的烟台、威海卫等地演出,初露锋芒,产生了很大影响。她继续努力,又虚心向鼓师王高学了《刘公案》、《因果美报》等新剧目,学会了就地演唱,经过不断实践,她的演唱技巧也有长进。花玉兰扮相俊俏,唱腔优美,身段轻盈,取得了观众的认可。第二年,她在哈尔滨加入了孙洪魁的“正兴戏社”,与金灵芝合作,这个时期,年迈的成兆才先生也在“正兴戏社”,花玉兰又向这位评剧创始人虚心请教。成先生见花玉兰很有才华,就满腔热忱地向她传授了《杨三姐》、《三节烈》、《盗金砖》等剧目。花玉兰演出这些剧目后,颇受欢迎,成为蜚声遐迩的演员。
       花玉兰二十岁时,在哈尔滨和落子陈艳楼结婚。陈艳楼是莲花落老艺人马虎廷(艺名月牙红)的学生。陈艳楼少年时代专攻旦角,二十岁以后改唱小生,一直和花玉兰同台合作,一旦一生,默契相合,别具风姿,台上配合严丝合缝,台下夫妻和睦,感情深厚。他们在哈尔滨演唱期满后,到吉林和葡萄红合作,后又到黑龙江和评剧创始人之一、著名男旦演员金开芳及评剧小生创始人倪俊声等合作。一九三二年,进关到北京、天津演唱,后久住天津。
       花玉兰和陈艳楼结婚后,陈艳楼在艺术上给花玉兰极大帮助,亲自给她教唱说戏,使花玉兰吸收了各种流派的精髓,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演唱风格。陈艳楼向花玉兰传授了《雪玉冰霜》、《桃花庵》、《珍珠衫》、《唐伯虎点秋香》、《黄氏女游阴》等戏,使花玉兰的艺术从演唱到唱腔日趋成熟。花玉兰在增加评剧新剧目的同时,又从京剧本移植了《花田八错》、《苏三起解》。
       花玉兰到天津之后,演出的剧目增多了,由于演唱风格近似李金顺,受到天津观众的喜爱,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这时期,她演遍了天津的各个剧场,唱到哪里红到哪里。仅在天津的聚华剧场就连续演出了三年多。在此期间,她曾被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青岛、济南、唐山、保定等剧场邀去做临时演出,受到普遍赞许。
       花玉兰在她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了数以百计的优秀剧目,成了李(金顺)派著名演员之一,对评剧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她的演唱风格,至今流传在群众之中。花玉兰的嗓音明亮清脆,甜美有力;行腔委婉动听,传情真挚,真假声并用;身段优美大方,表演有魅力。她生来嗓音高亢,演唱时琴师给她定一个眼的调门,唱起来并不费劲,并使人感到悦耳舒畅,字字清晰,声韵自如,更令人有回味的余地。
       花玉兰在东北时期经常看李金顺的戏。李金顺是观众最喜欢的演员,已经形成了一种流派,因为花玉兰的嗓音唱李金顺的腔比较合适,因而她就努力研究李金顺的唱腔和演唱方法,学李金顺演唱的咬字、共鸣和韵味。她学李金顺的唱腔很像,并受观众欢迎,所以广告上常写“李派演员”的字样,花玉兰的演唱随之红极一时,她的号召力越来越大。
       花玉兰在舞台上演唱了四十多年,嗓音从未哑过。除她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外,她的幼功也是坚实的基础。那是在吉林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特别是在三九天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她不畏风寒地冻每天早起,迎着风雪喊嗓,直至她告别舞台之前,嗓子仍然没有变化。她在天津聚英戏院一天两场,有时一天三场戏,一连唱了四年,没有回过戏。
       自一九二九年花玉兰和陈艳楼结婚后,在几十年的演出和教学里,他们将全部心血倾注于评剧事业。陈艳多才多艺,能编能导,也是多种行当的演员。她为花玉兰编导了许多古装戏和文明戏,其中古装戏有《彩文招亲》、《彩文杀四门》、《彩文哭灵》、《文玉霜》、《三头案》等,文明戏有《古塔奇案》、《贫女泪》、《戒毒大观》、《败子回头》、《宦海潮》、《姊妹花》等等。新戏丰富了花玉兰的演唱,也提高了她的声望。
       在花玉兰演出的一百多个剧目中,《桃花庵》、《珍珠衫》、《雪玉冰霜》等是她的代表作,每到一个台口,她都是用它们打炮,而且总是一打即红。
       解放后,花玉兰夫妇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努力工作,积极参加现代戏的演出。一九五七年以后,他们先后在中国戏曲学校和北京戏曲学校评剧班任教。忠诚党的艺术教育事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演员,遍及祖国各地,不少人已成为剧团骨干。可称是桃李满天下。
       花玉兰和陈艳楼还为评剧事业培育了他们的两个女儿,大女儿筱花玉兰,原名陈佩华;二女儿筱幼兰,原名陈佩蓉,都将花玉兰的演唱艺术继承下来。那是一九四一年,花玉兰和陈艳楼排演《黄氏女游阴》时,剧中黄氏有两个孩子(女儿叫金香,儿子叫玉郎),就是她两个小女儿扮演的。演出后,效果很好,尤其是筱花玉兰唱上几句,嗓音酷似花玉兰。于是花玉兰夫妇就决定让两个女儿学了评剧。花玉兰在在旧社会家贫无钱读书,学戏是口传心授,吃尽不识字的苦头,便让两个女儿先读书后学戏。因此筱花玉兰和筱幼兰小学毕业后,开始学戏。有了文化对理解剧中人物及念唱词都有利。她姐妹俩白天上学,晚上学戏,跟父母从唱腔到表演、从念白到身段,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一年以后,筱花玉兰姐妹开始随同父母流动演出。筱花玉兰为花玉兰演配角,并学会了母亲所有的剧目和演唱的风韵。一九五○年,筱花玉兰正式担任了主演,筱幼兰又为姐姐演配角,从此花玉兰告别了舞台,夫妻俩专心致志地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筱花玉兰现在已成为著名的评剧演员。
       筱花玉兰与筱幼兰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和一九三五年分别生于天津。自从筱花玉兰担任主演后,为增加实践机会,继续提高,除在天津各剧场演唱外,陈艳楼还带领两个女儿到东北、河北各城镇演唱,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有些老观众赞许地说:“看到筱花玉兰的演唱,犹如看到了当年的花玉兰,从中领略了花玉兰的风度,但她的扮相比她母亲更清秀俊美……。”可见筱花玉兰的演唱艺术很有魅力。一九五四年,筱花玉兰参加北京市评剧团担任了主演,同年,她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北京市戏曲汇演一等表演奖。一九五六年曾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戏曲演员讲习班学习,同年加入共青团,任剧团团支部委员。一九五八年到天津评剧院任主演,当选为天津市青联委员、剧院共青团总支书记。粉碎“四人帮”后,筱花玉兰重返舞台,恢复上演了《拜月记》、《牛郎与织女》、《吕布与貂蝉》等戏。一九七九年,筱花玉兰参加了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一九八○年当选为天津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一九八二年,天津召开第二次文代会,筱花玉兰被选为中国剧协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委员。
       文章来源: 网易虚拟社区 北京站   作者:samyypj【白吟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