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5—《刘伶醉酒》驰誉津门
上楼后与杜康交锋时“三杯酒”在饮法上也有不同艺术处理。当二人通过对唱重复牌匾对联内容后,杜康唱:"满满斟上一斗酒......”刘伶痛快的饮下。随着二人相互称赞,刘伶是很坦然地饮下,感觉酒香宜人,面部流露出赞赏情绪。而当杜康斟上二杯酒时“你的酒好!”、“你的海量!”于笑声中只见刘伶狠狠地瞟了杜康一眼,身体不由自主的晃了一下,展现出明显的醉态。当杜康问:“小哥哥,你的酒够了吗?”时,刘伶急速转身亮式,表现出强力克制自己姿态,喝道“酒家再把这三斗添!”杜康紧接斟上三斗酒,大声呼唤:“小哥哥请你饮酒啊!”此时只见刘伶已是精神恍惚,身体摇摇晃晃,站立不稳,以极大的抑制力饮下三杯酒,然后倒伏在桌前。在杜康连续三遍呼唤刘伶再来饮酒后,他悠然起身运用急促的甩发,推桌,然后在“今日饮罢三杯酒,头昏脑涨体如绵......”的唱腔,走小圆场,运用忽左忽右的甩发技巧,盘旋舞动,熟练自如,将表演特技与人物规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孔广山就是运用“三杯酒”的不同形态表演,层次分明地揭示刘伶从微醉到大醉,乃至神情恍惚失态的过程,达到令人叫绝程度。然后是步履蹒跚朝楼下走去,当走到楼梯口时,迈步失控,顺势拐右腿往左蹉步,动作既优美又符合生活真实。迈向楼梯时侧身体前倾后仰站立不稳,勉强抓住楼梯扶手,先是小步慢下后变成滑步疾行,伴随着由慢渐快的锣鼓点,他急速滑下楼梯,动作干净利落,表现刘伶大醉脚步踉跄难以自制的窘态,紧接着下楼后翻身、甩发,亮式,一套组合动作,把刘伶的酩酊大醉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也从中欣赏到杰出的表演技巧,暂不绝口。
刘伶回家一场,一句高喊内白“好酒哇”上场亮式,然后转身停步“脚底下无有跟随风转......”手扶胸前,双脚交替蹉步,同时用左右“掏耳朵”甩发(是甩发的一种表演程式),表现刘伶最后胸腹极度不适之态。后接唱“行走好似顺风船。今日不把别人比,去找李四和张三。找他们不为别的事,我们同到酒楼去就餐。忽忽悠悠回家转......”这里他采用的圆场,将生活中的醉态与表演程式动作高度统一起来,“跑”的非常帅气,体现出艺术之美,最后唱至“不觉来到家门前。走上前去扑一把,咕咚栽倒了地平川!”身体前扑摔倒,然后叫门。我扮演的杨金莲闻声上场,唱“杨金莲在房中做针线,忽听门外扣打门环。用手开放门两扇,瞧见丈夫倒在那边。”然后扶刘伶进屋。刘伶已经醉得神态不清,自知命不长久,依然念念不忘那口“酒”。这时他于冥冥之中仿佛见到天上的神仙,在接下来醉眼朦胧叙述八仙的唱散板:“汉钟离手拿芭蕉扇,吕洞宾的宝剑背他后边,篮彩合的横笛子,五音六律装在里边。韩湘子的花篮子手中拿,何仙姑的笊篱她扛在肩。曹国舅的阴阳板,一块正两块偏。张阁老倒骑驴他在桥上走,毛驴驮着四大名山。瘸拐李手拿着方便铲,后背着葫芦它冒青烟。”孔广山在这段唱中,边唱边舞,运用不同的造型,依次表现出八仙的典型形态,绘声绘色,惟妙惟肖。通过他杰出的表演完成了刘伶这个角色的创造,并且在天津市首届戏曲观摩演出中获得了演员一等奖,改变了生角在评剧中的地位,为评剧男演员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参与《刘伶醉酒》的演出,观察孔广山在这个戏的创造过程,使我得到两点启示:一是演员要演好戏没有技术不行,但技术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要用的自然合理,技与戏要融为一体,不能脱离人物卖弄技巧。能够做到技与戏的有机结合,才具有艺术魅力,这就是演员的造诣与修养;二是一个戏曲演员要能够在舞台上自由驰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要肯下功夫,向孔广山那样具有“艺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苦钻苦学,锲而不舍。从艺之路出了勤奋努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戏谚“若要人前显贵。就要背后受罪”是永恒的道理。
天津评剧院老艺术家、孔广山夫人 杨淑芳
2010年
[ 本帖最后由 玉芙蓉 于 2012-3-1 20:2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