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评剧表演艺术家鲜灵花
记评剧表演艺术家鲜灵花
原创: 伯朗 评剧在天津
鲜灵花是大连评剧团的一位老演员,她本名叫魏艺娴,原籍河北省饶阳县。父亲魏兰亭是唱梆子老生的。鲜灵花八岁学艺,十岁登台,跟随父母搭班唱戏。由于精心学戏,刻苦练唱,到解放前夕,她的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受到很多同行们的赞赏。当时的几位评剧名角都喜欢请她配戏。
解放后,年轻的鲜灵花如鱼得水,沐浴着新社会的阳光雨露,迅速成长起来。开始,她在评剧的故乡唐山一代挑梁唱戏,由于经常演出《花为媒》《桃花庵》《杨三姐告状》《苏小小》等一些比较拿手的剧目,很快就红了起来。1952年鲜灵花参加大连组建评剧团,成为大连评剧团的主要演员。50多年来,先后演出了几十出戏,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诸如《春香传》里的春香、《啼笑因缘》里的沈凤喜、《赵小兰》里的赵小兰、《秋江》里的陈妙常、《年轻的一代》里的肖奶奶等。
鲜灵花善于广采博纳各派优点,结合自己的嗓音,潜心揣摩各派吐字行腔的奥妙,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听了她的演唱,使人感到节奏变化灵活,传情细腻感人,抒情时,柔和舒展;激情处,高亢嘹亮。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既有浓郁的评剧韵味,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鲜灵花为了让自己的表演和演唱日臻完美,她还常常借鉴话剧和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而在唱腔上许多地方则揉进了京剧、昆曲、大鼓、豫剧、甚至黄梅戏的成分,使唱腔新颖别致,人物鲜明生动。
《秋江》是鲜灵花的保留剧目之一,在这出戏里,她扮演了陈妙常。剧中“这几日未把经堂上”一段表达了陈妙常到花园去和潘必正相会的复杂心情。陈妙常不愿把自己的青春消磨在烧香拜佛的经堂上,决心冲破樊笼,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很显然,这是一个富有斗争精神的中国古代少女,但是在具体行为中又要展示私会的神秘色彩和少女与男青年初次接触的娇羞心里,唱段的前半部是由慢板演唱的,唱到“思念潘郎”的“郎”字时,有意闪了一板,慢慢把字吐出去,展示了对恋人思念又难以启齿的心情。在慢板的结尾部分,当唱到“恼人的暮鼓声声响”时,音调上扬,节奏加快,转成二六板。接下去唱到“念的什么经来理的什么禅,拜的什么佛来烧的什么香”时板头很紧,在“香”字上突然撤下来,突出“把青春白白消磨在经堂上”这个重点句子,把陈妙常的内心世界,清楚的表现在观众面前。这段唱,感情复杂,波澜起伏,音域宽广,难度较大,鲜灵花在演唱时能抑能扬,有起有落,唱的字字清晰,字字含情,她还恰到好处的运用了一些滑音、装饰音给这段唱腔增加了华丽的色彩。
《棒打薄情郎》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出传统剧目,在莫稽得官赴任的船上,有意喝斥金玉奴的爹爹金松,把他当奴才看待,金玉奴在一旁十分感愤。这时,有一段精彩的唱段,通过这段唱表达了金玉奴的内心活动。整个唱段,除最后一句溜板外,都是慢板,节奏好像比较哀婉。但鲜灵花在演唱时集合人物的思想情绪做了细致的处理,使节奏随着人物心理状态不断变化,使整个唱段,既有凄婉惨泣的泣诉,又有亢奋激烈的控诉,同时,又表现了金玉奴在十分愤怒的情绪下又要强做笑脸的复杂感情。唱段的结尾部分用了一个哭迷子,在哭迷子中有句清唱,鲜灵花处理的细致入微,顿挫分明。对气口的控制,口型的掌握,发音位置的变化运用的十分娴熟,对塑造金玉奴这个古典妇女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