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老艺人金菊花
评剧老艺人金菊花作者:任佩倌 杜玉川
评剧创始人之一的著名老艺人金菊花,原名杜知义,字正亭,1882年农历十一月初三生于河北省滦南县杜土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三人,本人行三,全家靠仅有的6亩多地和长兄为人佣工维持生活。金菊花少年时就好乐,爱好扭秧歌、唱民歌;天生一副高亢、豁亮的好嗓子,唱出的民歌小调腔高,委婉好听。早年的滦南、乐亭一带,每逢年节村村都要办秧歌,扭秧歌的形式丰富多彩,有舞有唱;金菊花在众多的秧歌队中,是出类拔萃的好手,他所在的秧歌队扭到哪里,观众就追到哪里,轮到他演唱时更是吸引大批的观众。
由于本人的爱好,每见到唱对口的、唱梆子戏的就模仿学唱,终日曲不离口,逐渐学会了唱对口莲花落。年岁稍长,就和几个莲花落的爱好者串在一起到一些村镇演唱,或给大户人家贺喜祝寿,道喜祭丧;借卖唱赚些钱贴补家用,逐步由一个好乐的农民成为半职业性的艺人。
大约在1900年,他会同当地莲花落艺人夏天雷、山驴子等八九个人,从迁安县出冷口,一路卖唱到青龙、平泉、承德又辗转到凌源、叶伯寿、朝阳一带演唱,接着又远去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大小城镇演唱。此次通过向东北二人转演唱形式的学习,使金菊花的演唱技艺有了提高。
从东北返回家乡后,他正式加入了乐亭县的“崔八班”。在这个班社里,结识了莲花落名艺人任先生(任连会)、金不换(任善庆)、杨柳青(余玉波)等人。崔八班里经常有一批名人好手,这些优秀的艺人各展所长,这就使年轻的金菊花受益匪浅,他的演唱技艺又有了很大长进。
1908年,由于清光绪帝和慈禧相继死去,清王朝强令全民戴国孝,禁止艺人们粉墨登场,被迫散伙。后来为生活计,一些艺人们又串在一起,请成兆才领班到永平府(卢龙)去演唱。通过请客、送礼,运动官府,他们把莲花落改为“平腔”,仿照梆子戏、京戏的程式,改一男一女扮相的对口演唱为多种人物登场的“拆出”形式,这一重大改革为他们的演出闯出了新的路子,深受观众的欢迎。
在冀东农村,由金菊花首演了成兆才改编的《劝爱宝》、 《黄爱玉上坟》、《偏心眼》、《冯奎卖妻》、《打狗劝夫》、《告扇子》、《拾万金》等剧目。由于他的演唱技艺不断长进成为名噪一时的艺人。后来他们由农村进入唐山,在小山的“永盛合班”演出。当时由成兆才任编剧和导演、任善庆任鼓师,他们吸收各剧种和曲艺的艺术特点,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平腔”戏深受工农观众的喜爱(永盛合班的牌匾在金菊花家保存多年,现已献给滦南县文化馆)。
1912年去营口李子祥班,到奉天、哈尔滨、旅顺、大连等地演出,和其合作的主要演员有张乐宾、倪俊生、刘春升、张彩亭等人。也曾和当时评剧新秀月明珠,同台演出过《桃花庵》,和金开芳也曾多次合作。月明珠1922年在奉天病逝时,也曾亲自为其安排后事。在东北这一时期是金菊花演唱艺术的黄金时期,金菊花的艺名大红特红,名震东北三省。
约在20年代末期,在哈尔滨的大舞台“庆丰”、“同乐”等戏院,曾与女演员刘红霞合作,和京剧演员刘鸿声也合作过一个时期。哈尔滨戏院不慎着火,险遭生命危险,左耳轮烧掉一角,胸部亦被烧的伤痕累累。幸喜面部没有受到大的损伤。
进入30年代,本人艺术青春已过,主要是随其得意徒弟芙蓉花的“复兴剧社”演出,此时只扮演二路青衣和老旦,曾到北京、天津、包头、武汉、济南、烟台、青岛等城市演出。当时的演员有王东波、李继荣、盖麟童、关风岗、赵连喜、筱活猴、花风琴、刘金霞、武炳辉等人。
到30年代末,曾最后收一女徒,随班边教边唱,经过精心培养,很快就出台唱红了。当戏班到济南演出时,一日伪特务队长看中了这个女徒弟,要霸占为妾;事出无奈,只好用电报把女徒弟的母亲招来商议,最后为免遭特务的凌辱,偷偷将其母女送上火车回家。不料为此招来特务们的寻衅报复,金菊花遭到绑架和毒打,被折磨地死去活来,虽经剧社同仁的同力营救,才幸免牢狱之灾,但从此得大病一场,伤好后,因心中窝火,左眼蒙上了云翳;眼看日伪横行霸道加上自己年近花甲,决心不再为这些侵略者和汉奸演戏,毅然脱离艺术生涯,回家务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