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中国评剧网主席王森

中国评剧网主席王森

中国评剧网主席王森 中国评剧艺术网
    王森,男,评剧活动家、评剧收藏家、中国评剧网主席。1975年生于北京,自幼喜爱戏曲艺术,尤其酷爱评剧。对评剧有一定的研究,走访了众多的评剧新老艺人及评剧研究者。
收集、挖掘和整理了许多珍贵资料,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人物传记。策划出版了众多戏曲光盘。对评剧的繁荣、振兴,尤其是音像资料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被评剧演艺人员誉为“振兴评剧青年活动家”。
为宣传评剧2000年开辟出网络“中国评剧苑”,后来升级为“中国评剧(艺术)网”。
28年的评剧之恋
--记评剧活动家、收藏家、中国评剧网主席王森
王森家北京市大兴区,他从小痴迷戏剧,家中收藏的评剧磁带、光碟真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玉霜老师称:“王森年纪不大,却是个有心人。作为评剧爱好者,爱评剧到这种程度,很令我欣慰。多年来,他收集的评剧资料太全面了,有时候,我找不到的资料都到他这里来找,每次都是满意而归。” 
2006 年8月,他创建了“中国评剧网”,把自己收集的评剧资料放到上面,让评剧爱好者免费来这里享用视觉和听觉大餐。

小时候恋上戏剧
小时候,王森住在魏善庄镇,1982 年,他7岁。上世纪80 年代的农村,精神生活非常匮乏,王森除了每天和伙伴一起淘气玩泥巴之外,没有其他娱乐。  一天,村里的大喇叭广播说,中国评剧院来大兴演出《杨三姐告状》。
王森家分到了一张票,全家人经过协商,把这个机会给了德高望重的奶奶,7岁的王森要和奶奶一起去,奶奶说:“你这么小,看不懂。”结果,她带姐姐去了。王森哭闹着追着奶奶和姐姐跑出很远,最后被妈妈拉了回来。   奶奶和姐姐很晚才回来,王森一直在等她们。姐姐一进门,就激动地对他说:“小森,姐姐看到了戏匣子(收音机)里唱戏的真人,他们穿的衣服可漂亮了!”   
打那以后,王森对看戏这件事充满了向往:戏匣子里唱戏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在他幼小的心里,不是每个人都能去的那个地方很神秘,唱戏的人更神秘。 


[ 本帖最后由 六可 于 2017-3-17 10:35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七仙女”绰号不胫而走
上学后,在老师眼里,王森是五音不全的学生,音乐课的分数总是在及格线徘徊,表演欲望强烈的他从来没机会上台。  有一天,姐姐的伙伴来家里玩,几个女孩子一起唱黄梅戏《天仙配》,王森很喜欢,不经意间学会了。从此,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天仙配》成了他的口边歌,随时哼唱。  
二年级期末考试,王森没有唱平时老师教的歌曲,而是唱了《天仙配》。回忆当时的情景,王森记忆犹新,他说:“由于唱的题材新颖,我平生音乐课第一次得了 98 分,激动得夜里都失眠了。”   
这个 98 分令王森对戏剧产生了痴迷,他不断地学习新唱段,并应同学的邀请经常在班级、学校中演唱,在学校中成了“名人”,同学们给他起了绰号“七仙女”,王森很自豪。
小学期间,他虽然已经开始喜欢旦角,但怕同学笑话,只在私下唱。公开场合,他以唱花脸闻名全校。  
赶集搜集评剧磁带
上高中的时候,由于魏善庄镇离黄村20里路,王森没有住校。中午在学校吃饭,晚上回家,爸爸妈妈每月给他 15 元钱伙食费。王森吃饭很节约,能简单就简单,省下钱来买评剧磁带。   
餐厅的伙食费相对较高,他从来不在那里吃午餐,学校门口有一个烧饼摊,他背着父母,每天花 5 毛钱买两个烧饼。时间长了,烧饼摊主知道他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以为他家里困难,只能每天吃烧饼,所以对他倍加照顾。  
后来,烧饼涨到 3 毛钱一个,摊主没有告诉他,仍按原价钱卖给他。连续三年,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中午下课,王森来到烧饼摊前,不吱声递给老板 5 毛钱,老板也不吱声,递给他两个烧饼,那份默契,像合作了多少年的盟友。   
每个周末成了王森的节日。他经常对爸爸妈妈说:“这个周末我不回家了,去同学家。”他的同学分布在大兴的各个乡镇,他每周去哪个同学家,不是因为和那个同学要好而去那里,而是周末哪家所在的地方是赶集的日子他就去哪里。  
赶集的时候,王森是有目的而去的,来到集上,他往往直奔卖磁带的摊位,挑选家里没有的评剧曲目,然后和人家划价,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手。
高中三年,他赶遍了大兴所有乡镇的集市,采育、庞各庄、南各庄、魏善庄、礼贤 …… 甚至河北固安县大集,收集了筱白玉霜、新凤霞、鲜灵霞、六岁红、谷文月、筱玉霜、袁凤霞等名家的唱段,家里装满了好几纸箱磁带,现在这些磁带还珍藏在他魏善庄的家里。

[ 本帖最后由 六可 于 2017-3-17 10:3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借看戏接近大师   
高中毕业后,王森参加了工作, 1994 年,他有了第一次看戏的机会。

同学的爸爸在文化馆工作。一天下午,同学给了他一张大兴化纤厂俱乐部剧场演出的门票,从拿到票的那一刻起,王森一直处于激动状态,十几年的热切期盼将成为现实了,他终于可以走进剧场看演员唱戏了!  

那天演的剧目是《黑头与四大名旦》,王森坐在前排,磁带中唱戏的演员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能如此近距离地看喜欢的演员,他激动不已。  

1995 年,大兴庞各庄镇举办西瓜节,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评剧剧目《花为媒》作为重头内容在现场演唱,在宽大的临时舞台上,他看到了平时最喜欢的演员谷文月和花砚茹,他看得如痴如醉。  

整场演出结束后,王森还不舍得离去,他希望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近自己喜欢的演员。于是,王森鼓足勇气跑到后台,谷文月老师正在卸装。他对心目中的大艺术家表达了自己对评剧的痴迷,谷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这样喜欢评剧,难得。”   

看到平时自己十分仰慕的大艺术家那么和蔼可亲,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王森心里和评剧的距离更近了。

千方百计寻访名家
见过谷文月和花砚茹后,王森开始有了走访各位艺术家的愿望。他说:“书画界的艺术家们为了提高艺术造诣,都要走访名家,我要想更多地了解评剧,也应该走访名家。”   

他把磁带上艺术家的名字一一记录下来,每天下班都通过 114 查号台找各个评剧团的电话,中国评剧院、朝阳评剧团、海淀评剧团、北京燕京评剧团……

  记录下剧院的电话后,他开始找演员。第一个找到的演员是袁凤霞,她是一位女小生演员,她与李忆兰合作的《张羽煮海》是王森非常喜欢的传统戏。  
联系好后,他登门拜访,能够再次看到磁带上的艺术家,他仍然很兴奋。  

来到袁凤霞的家,见面后一切都很融洽。他们一起聊戏,袁老师发现王森的评剧知识如此丰富,都非常惊讶,袁老师说:“评剧不会失传,后继有人了!”   


[ 本帖最后由 六可 于 2017-3-17 10:4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写评论给报纸投稿  
从见到艺术家们开始,王森有了宣传评剧的念头。那时候,没有网络,查找资料都要去图书馆,摘抄、做笔记。评剧资料只有市区的图书馆才有,每当休息的日子,王森很早起床,坐车到市区,一头扎进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 

王森最喜欢评剧中的白派,他首先搜集关于筱白玉霜的材料。两周后,筱白玉霜的人物资料被王森整理成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稿,不久发表在了报纸上。 

稿子见报后,报社把样报和稿费寄到王森居住的村里,全村哗然。当时,普通人的字能够变成铅字是很令人仰慕的。  

每当村里的广播请王森来拿信或者稿费单子的时候,村民就纷纷用羡慕的口吻问:“你的文章又见报了?”或者说:“又来稿费了?”

  每当这个时候,王森心里都特别高兴,他说:“喜欢评剧这么多年,发表一点文字,我觉得是对我喜欢评剧的肯定,心里美滋滋的。”
策划出版大量戏曲光盘
上世纪90 年代,光碟开始进入寻常人的生活,王森说:“那时候,光碟真贵,要 40 多块钱一盒,对于收集评剧已经上瘾的我来说,能够每天从电视屏幕上看评剧,是再理想不过的事情,虽然觉得价钱高,我仍然对收藏乐此不疲。”  

一次,他去音像大厦买评剧光碟,遇到了中凯公司的老总,对方手里拿着《中凯戏曲》。王森说:“看您手里拿的是关于销售戏曲光碟的宣传手册,我买过中凯公司的几盘卡拉 OK光碟 ,给您提点意见。”   

中凯公司老总说:“好啊。”王森说:“我是评剧爱好者,平时爱唱,咱们的碟在念道白的时候,不能够消音,我们唱的时候很不爽。”中凯老总说:“我们一定虚心接受意见,之后改正。”
过了几天,王森去中国评剧院看戏,再次遇到了中凯公司老总,对方诚恳地邀请王森加盟,做策划工作。  

加入出版发行公司的王森如鱼得水,他做戏曲策划涉及十多个剧种,因为爱评剧所发评剧就出了近百部影碟,他说:“能够为弘扬评剧艺术献策献力,我觉得很有意义。每逢出差的时候,我就到处走访当地的戏曲名家,不只局限于评剧,满足了自己小时候对戏曲的向往。”   
建网站让网友分享评剧
2000 年王森开始涉足网络世界,并在“云趣园”平台上建立了“中国评剧苑”网站论坛。后来出版发行公司转轨,王森转行做了其他工作,但他对评剧依然痴心不改。
2006 年 8 月 18 日,他建立了“中国评剧网”,他在网站开设了“时代梨园”、“论坛文选”、“艺术赏析”等板块,请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玉霜、谷文月、陈筠等做名誉主席。现在,网站已经有注册会员 3000人,每天有 2000 多人来网站浏览。   
王森说:“我们这个网站专业性很强,来这里的都是评剧爱好者,我找到了很多‘臭味相投’的朋友。虽然每年网站的维护费要几千元,但为了让爱戏的人看戏,让评剧演出信息快速的传播,让评剧资源共享,我无怨无悔。”
如今的王森创办“中国评剧艺术微信公众号”依然为传播评剧信息,努力着、奋斗着。


[ 本帖最后由 六可 于 2017-3-17 10:49 编辑 ]

TOP

王森的评剧传播之路
中国评剧网创办人王森为宣传评剧2000年开辟出网络“中国评剧苑”后来升级为“中国评剧(艺术)网”。
图片集
王森与刘小楼老师在评剧艺术节
王森与小玉凤和周学忠老师(在锦州小玉凤老师家、林慧欣拍摄)
在北京袁凤霞老师家中
王森与张德福老师在中国评剧大剧院
在筱俊亭老师家中
王森与马泰老师在中国评剧大剧院

王森与小王金香老师(在长春小王金香老师家)
王森与吴博丽老师(在天津)
王森与小花玉兰老师
王森与小玉霜老师(在北京小玉霜老师家)

在北京邢韶瑛老师家中
王森与花砚茹老师(祁伟
摄)
在北京张玮老师家中

王森与张丽华老师(在哈尔滨张老师家中)
王森与刘淑琴老师(在北京刘老师家中)
在北京与刘萍老师
王森与李秀云老师(在唐山)

王森寻访筱桂花的艺术(在四平市与筱桂花艺术传人唐淑兰)
在北京与胡沙老师
王森与崔莲润老师在唐山电视台
与崔鲁囡在黑龙江省评剧院(哈尔滨市)
三位老师周连生、刚立民、马惠民
走访北京戏校评剧科郝银荣老师
与中国评剧院鼓师张剑冰
在唐山评剧团主演李忆霞家中(唐山)
访北京大兴评剧团主演王琳
在锦州访新派传人李晓梅
与评剧音乐家王其珩
与天津电台息国玲老师
与长春评剧院主演李娟娟
在北京李如茵老师家中
与天津评剧院王友才老师
在唐山电视台
与王曼苓老师
评剧白派《锁麟囊》“春秋亭”唱段创腔人王森
以下是伴奏视频
观看《杨三姐告状》后
观看《张羽煮海》后
王森与王冠丽老师在长安大戏院
与冯玉萍老师在唐山
与天津评剧院主演曾昭娟
与张俊玲老师在唐山
与哈尔滨评剧院主演赵三凤
观看贾书层的戏后
与唐山罗慧琴
请花砚茹老师、王景明老师到家中聊评剧
请小玉霜老师到家中参与网络聊天活动
三位老师:张慧、曹其敏、王冠丽(参与网络聊天活动与白派戏迷互动)
在唐山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中)
王森到北京陶然亭与评剧痴迷者畅谈
王森参与民间戏曲活动(右)
在天桥与郭德纲听花砚茹老师讲评剧故事

[ 本帖最后由 六可 于 2017-3-17 19:0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比我还小四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