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记周连生、赵丹红伉俪

记周连生、赵丹红伉俪

作者:转载网络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一提评剧,我的脑子里只有喜彩莲、新凤霞和李再雯、魏荣元……。不过我总听说,京剧演员有一种偏见,看不惯评剧男演员的身段动作表演,总认为他们在手眼身法步方面不大讲究。

北京戏校与中国评剧院在1997年联合开办了97评剧班。新凤霞老师当时很关注这件事,让我去看看教学情况。不久,在一次评剧班教学汇报演出排练中我看到一出《三节烈》,剧中的小老生一个出场就使许多京剧班的老师为之一惊。他的出场台步完全是腰里的劲头(以腰为中枢),那左腿一抬,就做到了右与左合,上与下合,四肢与腰合,让人感到这个学生的动作特别的顺溜,不但做到了亮靴底,快抬慢落,高抬近落等各种要领,而且往舞台中间一站,头、肩、腰与腿脚形成了优美的子午相。“评剧班怎么会有如此高水平的教师教出如此规范又如此身段讲究的学生,而且时间那么短?”剧中扮演赵素琴的女学生一句长达三分钟的无伴奏搭调,由弱到强,由低到高,一层一层逐渐推向高潮,清晰地体现出赵素琴在无奈中申冤告状,从犹豫到坚定的复杂的思想变化过程。紧接着,在评剧特有的“大三顿”过门儿的烘托下,让“赵素琴跪大堂珠泪滚滚”的一段唱腔宣泄而出。这种高难度的唱腔和唱法,从一个入学不到半年的学生唱出来,一下子就把观看教学汇报的同行给震住了。女学生的身段动作也非常出色,看的出,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一个“圆”字,一招一式都让老师下了功夫。许多看戏的同行都禁不住问:“这两个学生谁教的?”

平心而论,这两个学生的身段遵循着一定的法则,这是一般京剧演员都没有能够掌握的“身段谱”,京剧的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大贤所以高人一筹,与掌握了身段谱的法则不无关系,但是这种法则大都从钱金福先生传授,不过钱金福先生只教戏,不肯言明其中的原理,后来其子钱宝森传授过少数几个人,并著有“身段谱”一书,遗憾的是一般读者很难掌握身段谱的分寸,有的过之,走火入魔;有的欠火候,照葫芦画瓢;有的走向教条主义,更多的是不理解,不重视。有些京剧人甚至拿身段谱中的“轱辘椅子”原理开玩笑。使我诧异的是评剧教师中竟然出现了钱派身段谱的传人,而且掌握的分寸非常准确到位,我不能不对这样的评剧教师产生各种猜疑。更何况那个旦角学生能把大搭调唱得如此饱满自如,牢牢地控制着尺寸,控制着乐队,我相信这两位老师一定是舞台经验非常丰富的挑班演员。那么他们是谁呢?

在排练场,有个光头的老师,穿着大红色的短袖衫,一会儿见二胡没有人拉,拿起二胡就拉了起来。一会儿见铙钹缺人手,又抄起了铙钹,那天排练了三出戏,他几乎成了场面上的多面手,每样都很专业。我以为他可能是个场面头。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那个小老生的开蒙先生,那个教青衣的老师是他的妻子,是个着装很素净,气质也挺文静的老师。男老师叫周连生,女老师叫赵丹红。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唱戏?这么好的演员,我怎么没有听说过?难道嗓子不成?我回来就跟新凤霞老师汇报了这一新发现。新老也很奇怪,可是当我一说出他们的名字,新老就笑了起来。她说:“这两个演员你会不认识?你没有看过他们演出的《契丹魂》和《密建游宫》?可红了!说实在的,我也没有见过评剧有周连生这么全面的男演员,那身上一点也不比你们京剧演员差,他演的《刘伶醉酒》更是一绝,一边唱着一百多句的大段唱腔,一边翻滚扑跌,跟你们京剧的《打金砖》一样,那功夫!”

后来我才知道,这两个教师原来都是长春评剧团的主演,唱过许多大戏,在当地,在北京,在评剧圈里都大红过,每排演一出新戏,他们琢磨出来的玩意儿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创新好强的精神是有口皆碑的,尤其是周连生看到自己身段动作方面的不足,就在样板戏时期特别注意向京剧演员学习。后来他看到钱宝森先生谈身段谱的书,立即奉为圭臬,潜心钻研,竟然从书中得到了京剧身段谱的秘笈,并且在舞台上进行了大胆的成功的实践。这不能不使我感到由衷地钦佩。使我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对在评剧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调到北京的中国评剧院已经多年,就是没有唱戏的机会,从此英雄便无用武之地了。“将军虽好我不用”这是嫉贤妒能者的通病,本来也无须大惊小怪,但是把评剧男生的身段动作提高到如此高度,对评剧是多么大的贡献呀,以至新凤霞都说她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评剧小生,所以这不仅是周连生的损失,也是评剧男生艺术的损失。

后来我又看过他们传授给学生的《三娘教子》、《杨八姐盗刀》和《穆桂英挂帅》等戏,每一出戏彩排后,戏校的同道者无不叫绝。这些戏不但是他们亲传,而且大都是自己编剧,自己设计唱腔动作,自己教“总讲”。特别是《挂帅》一戏,他们并没有照搬京剧梅兰芳的演出本,而是根据评剧的剧种特点,参照梅兰芳和豫剧马金凤的演出本进行了全新的,综合性地整理和改编。使人一看就是评剧的看家戏,她既不像豫剧的“穆桂英”那么追求外向,爽朗,那么多家长里短似的“唠叨”,又不像京剧的“穆桂英”那么追求含蓄,深沉,肃穆,威严的气质。梅兰芳、马金凤的《挂帅》已经炉火纯青,难道还能改动吗?他们认为不但能改,而且知道怎么改才是评剧观众所欣赏的穆桂英。当我这个看惯了梅兰芳、马金凤的《挂帅》,再以挑剔的眼光看他们自编自导自教的评剧《挂帅》,我的眼前竟然处处充满了评剧平民化的风土气息,处处给人一个全新的,大众化的穆桂英形象,让人心悦诚服。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真把评剧研究透了”。
在他们教学期间,我还有幸看到过赵丹红老师临时氽锅主演的评剧《小宴》,使我更为震惊。一是以旦角应工的赵丹红演文武小生应工的《三国演义》中有勇无谋的吕布,属于反串,没有京剧的基础不行,没有小生的底子也不行。而她的厚底功极其出色,竟然在饮酒时穿着蟒袍、厚底靴,掏雉尾翎做出难度很大的探海射燕的动作。二是没有丝毫的脂粉气,风流倜傥,英姿勃勃。三是临时氽锅,不肯示弱于人,以冷门戏,反串戏救场,可谓艺高人胆大。如此俊美而又富于阳刚之气的女小生,不但评剧舞台少见,就是京剧、越剧舞台上也没有见过。

最使我惊奇的自然是他们夫妇自改自导自演的《马寡妇开店》。应该说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完整的一出评剧。别看周连生在扮相上不那么年轻,但是站在舞台上依然是一位翩翩少年,一举一动依然是那么有分寸,表现出狄仁杰的书卷气。且不说赵丹红扮演的马寡妇在身段动作方面是多么美媚柔脆,那圆场功,碾步、撮步,那大段的唱腔,甚至她那耍盘子的特技就完全像自己在生活中一样,自然的没有了痕迹。我也不想说,周连生这出戏有什么绝妙之处。因为他们演戏很难说那里好,似乎他们就是剧中人,特别是周连生在演到两个人难解难分的时候,有一段碰板唱腔,没有胡琴过门儿,也没有锣经启唱,一张嘴就是“店嫂啊……”仿佛他就是鼓师,他就是胡琴,仿佛乐队早已在等候他的命令,节奏把握得既准又稳。他唱出的每个字又充满了感情,字字都打动着观众的心。仿佛他不是在唱戏,而是真的在恳切地劝慰一个年轻的妇人,希望她能够想开些……马秀茹的冲动,狄仁杰的矜持,贯穿着全剧的矛盾冲突,贯穿着观众的神经,使我事隔多年,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马秀茹的冲动,狄仁杰的矜持。因为他们让我重新认识了评剧。


TOP

使我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对在评剧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调到北京的中国评剧院已经多年,就是没有唱戏的机会,从此英雄便无用武之地了。“将军虽好我不用”这是嫉贤妒能者的通病。说的有道理。可惜了这样的评剧名家。为他们叹息,也为评剧叹息。

TOP

周连生老师德艺双馨,为人平和、谦虚。不光是评剧造诣很深,他的书法也是有口皆碑的。2006年春节前我去周老师家串门。酒席间周老师欣然命笔,给我写下了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诗一首。虽是斗方,但已经是很珍贵了。我现传到此,供大家分享。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