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德福(转帖)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德福(转帖)

张德福1931年出生,北京人。七岁在四月鲜班社学戏,十岁拜孙宝廷为师,孙先生教徒弟采用广泛施教重点培养的方法,他不按一个固定行当教戏,而是把评剧代表性剧目完整地教给张德福,比如,跟他学《杜十娘》不光学李甲,还要学孙富、柳遇春。孙先生说:“我要你文唱武打都行。”到了十三岁,孙先生见张德福扮像好,有嗓子,又聪明,给他归了行,专工小生。两三年中先后演出了十几出大戏,当时在《唐伯虎三笑点秋香》里扮演唐伯虎,潇洒飘逸。《玉堂春》中扮演王金龙,聪慧俊俏,引起同行与观众的瞩目。
北京解放后,他先后参加了首都实验评剧团,军委解放评剧团,后加入中国评剧院。在《刘巧儿》、《小二黑结婚》、《志愿军未婚妻》中担任重要角色。尤其在《杨三姐告状》扮演的高占英、《无双传》中的王仙客、《金沙江畔》中的金明,《金印记》中的苏秦和《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雷军长等,更是光彩照人,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表演、念白、唱腔方面的张派风格。
大家知道评剧小生需要一条好嗓子,张德福声音高亢、明亮、甜润,他的演唱传情真切,端正大方,潇潇洒洒,具有浓郁的评剧韵味。如果我们把张德福先生上述唱段做为他小生唱腔的初级阶段。五十年代中期他的唱腔和演唱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升华的时期。
张派艺术上的成就应概括为四个创新,三大特点:第一,评剧第一腔“大甩腔”。我们知道评剧过去的唱腔,男生板式单调旋律简单,只分上下两句,在收尾部分不是一个溜板就是一个锁板,人物思想感情很难发挥出来,1956年张德福先生首先在“三里湾”中创造了一个大甩腔即,大甩腔的出现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引起同行的注意。目前它已成为评剧音乐的典型保留性甩腔,沿用至今。第二,创新。即评剧男生反调的创造,反调近似京剧的反二簧,是评剧的重要调式,但它长期以来是女演员的专利,男演员不敢问津。1956年张德福先生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剧中大胆地作了突破性探索,使反调这个一百多年以来使用的艺术形式,在男生唱腔中产生了。男生反调的出现拓展了男生音乐领域,增强了男生唱腔的表现手段与能力。第三个创新是小生唱腔板式多样化。张德福认为评剧男演员要发展,首先选材要向男演员倾斜,而唱腔的发展首先是突破它的板式结构,在与剧院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小生唱腔创出了导板廻龙、快板三眼、垛板、散板,板式的丰富有效地唱出了人物内心活动,丰实了男演员的可塑性。第四个创新是男女同度不同唱的技巧和若干唱法。即保持和女演员同度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最佳音区,在自己最佳的音符中做文章,与女演员在同一个调门上“你唱你的我唱的”。
张德福的演唱艺术的三个特点:一、以气托声,以声带情的方法,他做到腔高而不楞、低音而不沉、含情于声腔之内、感人于神韵之中。二、念白特点。张先生还认为戏曲道白要念出强烈节奏,三是离不开锣鼓经的伴奏。
张德福先生的身段特征有两个方面:一、既是生活又有程式。二、身段为人物思想感情服务,在《金沙江畔》中红军连长金明知道杰仁放了石槽水,红军有救了,喜形于色,手舞足蹈。
在传统戏的身段上张德福先生讲的是不将就要讲究,他对小生的身段有自己的法则,他认为:“小生角色不能驼背、不能挺胸叠肚,尤其是胸部的身形应根据人物的不同分别为平胸、大扣胸、小扣胸,台步方面应分:抬、伸、撇、绕、落、正冠、眼睛不对瞅、端带单指握带口、背后向前袍不抖、上下场时脚步轻盈走。”应当说张德福的小生演唱有其自己的见解,为评剧小生艺术增添了财富。
张德福的代表剧目有:《刘巧儿》中的赵柱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杨乃武,《杨三姐》中的高占英,《无双传》中的王仙客,《三里湾》中的范登高,《金印记》中的苏秦,《金沙江畔》中的金明,《高山下花环》中的雷军长。传人有陈胜利、齐建波、徐培城等。

TOP

新中国评剧小生一代宗师

在评剧界,小生行当我最爱听张德福老师的戏。在我脑子里他就是小生行当的一代宗师。除版主提到的几初戏,我特别爱听【春香传】‘爱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