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跟青年演员谈谈演戏经验(上)
新凤霞:跟青年演员谈谈演戏经验(上)
原创: 松评团队 松说评剧
新凤霞
咱们戏曲演员唱戏,不是象说评书、单口相声那样,是一个人单干,也不是画画、写作,可以独往独来。咱们是一台戏,包括了各个部门,门门都要团结好、照顾到、合作好,都要拧成一股绳。旧戏班常说,咱们唱戏的是吃张口饭的,要讲人和,人和是最重要的,要做到人和,首先要兢兢业业的工作,一台戏是个大集体,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要讲人和,要先想到集体,想到是一台戏,少了谁也唱不了。台下团结得好,台上戏才演得好。我见过在台下两个演员不说话,上台演对手戏,也老是赌气,两人谁也不看谁,这样戏能演好吗?老师常讲,后台有人缘,前台才有人缘,大家的事人家管,大家负责任,哪怕集体出发也要考虑大家都在车上等着了,不能耽误时间,不能叫大家等你一个人。
在旧社会,不唱戏没有饭吃,演个小孩、院公,零碎的,你不会也没有人给你说说教教。不会,后台老板就说:“你凭什么挣钱?找人学去!”跟准学呀?常讲“宁给十亩地,不教一句戏。”一字值千金,要求师、访友、送礼、求教,一字一句的偷学,一步步的熬着,才能演上个角色。你一个戏演上了,后台还有一群人顶着了,可不能演砸了。给你一个角色演,那是真不易呀!现在演戏什么都不用发愁,公家都给咱们准备好了。旧社会演戏从头到脚穿的戴的,哪怕一根头绳,一付鞋穗,都要自己准备;你的戏衣破旧,头面难看,就少给你钱,克扣你的份子!为了置一套戏衣省吃省用,借印子钱,多么难哪。
人的生命有限,人的艺术生命更有限,你有一点努力就长进一点,你稍微松劲就要后退,做演员就是要抓紧大好年华。
要练好基本功,掌握演戏的“武器”。咱们戏曲演员负担和歌剧、舞蹈演员不同,新歌剧只唱不舞,舞蹈只舞不唱,我们戏曲是既舞又唱。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创造人物形象很不容易,无论演什么行当必须首先练好毯子功,下腰、拿顶、元宝顶、耗膀子、走台步、练眼神,戏曲表演很讲手势,旦角的手势无论怎样指出也都是兰花形态。梅兰芳先生最讲究手势了,汉剧演员陈伯华也是手的姿态出名。
还得讲究眼神,练眼睛的基本功很重要,眼神传情。我小时候练眼睛,都是黑了天,点一支香,屋里黑了灯,眼睛随着香火转,上、下、左、右、大圈、小圈转着眼珠的灵活性,练瞪眼、涮眼、睁眼、眯缝眼、斗眼、定眼。比方这个人在想主意,来回上下转眼睛,计上心来;生气、激动、高兴、都要通过眼的神态表现出来。我们评剧传统戏斗眼动作最多。老师收学生先注意眼睛,在台上一双眼睛机灵,喜眉笑眼,就是哭起来都是很招人疼的。老师傅说:“这孩子一双死羊眼,没有吃戏饭的命!”这是旧话,可也是呀,羊眼够呆傻了,何况还是一只死羊哪!
在台上的形体更重要,一上台需要提气长身,无论演什么人物都要侧身站丁字步,显得精神。比如坐椅子都是欠身虚坐,不能实坐,实坐台上发傻,那是演程雪艳丑丫头一屁股实实在在坐在椅子上,两条腿凌空,看上去越傻越好。咱们演员还最讲脚上功夫,练跑圆场就是为了脚上工夫,走各种步法,云步、搓步、碎步、跳步……脚是根,走什么动作脚步对了就好看。如打把子步法就不能乱,手上打的眼花缭乱,步法不能错,上步、退步一步也不能错。戏曲演员手势、眼神、台步都是要练得灵活、准确。
练好了身段,掌握了技巧,运用程式,就能得心应手,还能有创造发明。还有更重要的是体验感受,作用在人物身上,这就是灵活运用了。技巧和程式都不能生搬硬套,那叫做练僵了,这是最可怕的。唱旦角的说话就指兰花手扭扭捏捏,唱老生的摇头晃脑一副老生相,有的还带到生活当中来。这都是练僵了的缘故。
咱们戏曲动作以虚拟写意为主,不象话剧是写实的。比如一根马鞭就能表现上马下马,走过千山万水;四个“龙套”就能表现出千军万马。开门、关门、端灯、穿针引线都是虚拟的,都用程式的动作表演出来,表演真实,观众相信。我们的表演真真假假,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久练成熟,熟能生巧,运用自如,才能创造人物,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准确的体验剧情,创造出人物形象来。比如一个船桨,一根竹竿就能表演划船,船的大小,水的深浅,船行快慢,都能表演出来,把观众吸引到剧情中去;又如上下楼、饮酒、喝水……这些动作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加以美化。要做得真实。
青年演员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出来没有用不上的。我总感觉自己学的、练的少,不够用,什么都要学,都要反复练,闲练忙用,练了就定有一天用得上。
比如开关门,我们在解放前演出的,由文明戏演员给我们排的时装戏,没有布景,也都用虚拟动作。由于表现的是现代生活,房门不是那种用门闩的老式门,而应该是用手拧开的门把手,关门时,一带门用手一拧,全凭感觉也很象。有一个演员李哈哈表演这样的开关门,每次都得到喝彩叫好。我演《无双传》,有一场戏无双和王仙客一对情人隔墙痛哭,台上什么也没有,就是靠表演,高大的宫墙,两人隔着墙哭,一里一外。每次演这场戏无双和王仙客双手扶墙,唱: “宫墙啊……宫墙啊……你穿过白云高万丈,你隔断地狱人间两下渺茫……”观众看到这一对情人痛哭也跟着流泪。在排练时,我和演王仙客的张德福同志两人都严格掌握虚拟动作的分寸,使它有真实感觉。
咱们戏曲演员从小开始练功要打上三道箍:头上吊上眉毛,腰上扎上板带,脚上穿上厚底靴;唱旦角要绑上跷耗跷工。冬天地上泼水成冰,在冰上跑圆场,为了脚上有功夫,这样练出来在台上走起来就好看了。耗顶倒立,师傅点着一袋烟,他抽完了,才叫你下来,也是为了练出扎实的功底。
比如披上大靠跑圆场,飘带和靠旗随风飘起,身上的穗子、盔头的丝穗都平稳不乱,这是功夫。讲究飘带平起象浮在水面一样,就是脚腿的功夫过硬。台上站一站,台下几身汗,就是台下苦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