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中央戏剧学院老师讲解“舞台发声基本训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中央戏剧学院老师讲解“舞台发声基本训练”

作者:湖北星领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声音的表现力和语言的表现力,都是为了表现角色的思想和感情的,有了丰富的表现力,才能很好地表现出作品或角色的思想和感情。但这种表现力不经过培养和训练是不能具备的。它需要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经过较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以及演员自身刻苦的磨炼和勤奋的学习方能掌握。?
                  
    声音的表现力和语言的表现力二者本来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从训练这个角度来看,二者却有着它们各自的特性和侧重方面。我们认为声音的表现力应是通过气息的控制和运用,各个共鸣腔体的选择、调节、转换、来改变声音的色采、高低及音量的大小。?
                  
    话剧专业发声基本训练,除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声音表现力,也就是要使学生经过培养后,能自觉地运用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共鸣腔体的运用规律,以及掌握不同的声、韵、母的口形、舌位和咽形(咽部的形状),并且使发声器官和吐字器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歌唱和说话方面能作到吐词准确、清晰,气息通畅而又可以随意控制;声音优美柔和,在力度方面有所增强,音域方面有所扩展,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人物通过共鸣腔的选择和转换,在声音的色彩方面(明、暗、浓、淡、厚、薄等……)有所变化,使声音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为声音化妆和声音造型,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在发声训练和声音表现力的训练中,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在训练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正确呼吸的基础上放松地打开声音的通道(从喉咽腔起经过中咽最后到达头腔,这是一条几个腔体有机连结在一起的声音通道),使声音畅通无阻地达到上部共鸣诸腔体中,并使声音沿着一定的轨道由喉咽腔经后咽壁再经软颚自下而上造成不同的韵母的咽形,从而获得优美的音质和音色。再次是控制声音的通道,使它变长、缩短和变形,同时运用声带底部的肌肉在发声时帮助横隔膜一起来控制气息。?
                  
   现在把属于声音通道的几个共鸣腔体加以说明,同时阐述一下我们在训练中为什么把打开和运用声音的通道,作为我们训练的主要环节和重点。


[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4-10-5 21:01 编辑 ]

TOP

(一)喉腔(喉头)
                  
    它是人体颈内管道的一部分,是下面空气道(气管和肺)和上面的空气道(鼻咽腔和鼻道)的枢纽,一般的长度为一英吋至二英吋,由于它的长度和声带的厚薄、长短而决定人们的声部。
                  
    声带是喉头结构的一部分,它是喉头的“底”,在发声时起着乐器的簧片的作用,在吸气时它是张开的,但在发声时它则自动地闭合。
                  
    (二)喉咽腔(也称为下咽腔)口咽腔、(也称为中咽腔)
                  
    它不仅是在发声时起着重要的共钟情作用,同时我们也称它为声音的闸门,在发声时要放松地把它打开,使声音像流水似的畅通无阻地流出来。喉咽腔是一个管道,从口的后部伸沿到食管的入口处。它既属于呼吸道也属于消化道。作为一个共鸣腔体它上连中咽腔(口咽腔)下连胸腔,它和人体内所有的管道一样,可以由它的纵向肌和轮肌来改变它的长度。在歌唱和说话时每种不同声音的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韵母,都要求它改变不同的形状。此外音质的优美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咽腔的形状。
                  
    当我们了解这个腔体的特性和在发音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后。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强调放松地打开它,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声音的通畅,关系到声音的共鸣,关系到产生优美而动听的音色,同时也由于中咽腔的变形和运动,直接影响韵母的质量。
                  
    一般未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着不良发声习惯的人,他们在发较高的声音和窄韵母(I、u、e)时,往往用憋紧喉咙的办法迫使声音挤出来。这样做,不仅失去了优美的音质和音色,相反的会发出一种刺耳和挤卡的肌肉的声音。这种错误的发声往往被误认为是所谓“明亮”和有“共鸣”的声音;实际上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喉音。
                  
    产生喉音的根本原因,一是舌根下压或后抽,二是喉头收缩和憋紧,堵塞了声音的通道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发声方法会使声音暗淡不能持久,长此以往能引起声带病变,以至失声。同时还因为声音通道的堵塞而切断了上、下共鸣腔体的联系,因而也就失去了这些腔体所应该产生的共鸣。
                  
    综上所述,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在放松的基础上打开声音通道,进而控制、运用它。
                  
    如何在放松的基础上打开喉咽腔和声音的闸门呢?过去很多教师用各种办法去启发学生打开喉咽腔,如:唱时用半打哈欠的感觉或往喉咙里吸气以及往喉咙里吞水的感觉,这些方法对有些人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有些人往往在单独做的情况下做的比较好,可是一结合发声,喉咙就很自然地收缩或憋紧了。根据我们自身的演唱及较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用老虎张嘴的感觉去启发学生,让他们由里到外积极地去打开咽腔、槽牙及口腔。用这种办法来打开腔体,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颈部的张力和左右对位的力量,同时也较容易体会到咽腔的打开和后咽壁的张力。由于力量在后面,因此槽牙、下巴及口腔就比较容易的张开。在放松打开喉咙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喉咽腔上端的中咽放松地发生气泡音的“a  o”,当学生掌握了它以后,再让他们用气泡音来发其它的韵母以及用气泡音来念歌词,最后在发气泡音的基础上说和唱。这样做的结果是声音的通道比较容易打开,同时也比较容易体会到喉咽腔和中咽腔的活动和韵母的咽形,从而也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共鸣效果。
                  
     为什么用发气泡音的办法去找打开咽腔的感觉及它的运动规律呢?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如发一个较正确的气泡音,首先得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其次喉咽腔必须放松地打开,如果打开的不够,或者舌根参与了工作,那么就发不出比较正确的气泡音。这种咽部打开的状态正是我们在发声时所要求的状态。此外我们还感到气泡音的起点和形成是在喉咽腔的上端,而歌唱和说话时的声音起点也正是在那里。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口腔观察,他们发气泡音和歌唱时的发声状态,不同的是在发气泡时喉咙是打开的,只是软颚没有完全提起来,但在说和唱时,软颚和小舌头是提起来的。声音越高,软颚和小舌头提得越高。
                  
    在近几年的教学和演唱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果用气泡音正确地发出六个韵母,在歌唱和说话时,容易找到相应的咽形和咽腔打开时的肌肉活动,同样在歌唱和说话时,先用气泡音念一遍使之感到咽部的运动规律和音素过渡时的口形、舌位变化规律,这样就比较容易使发声和吐词获得较好的统一。
                  
    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歌唱和说话的发声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只是在发一个韵母或发同一高度的声音时它的共鸣选择是有所差异的,说话的发声在运用整体共鸣的基础上,口腔的共鸣要稍多一些,声音要稍浅一点,不要象歌唱时那样竖。而歌唱时口腔共鸣要相应的减少,增加中咽腔和其它共鸣腔的共鸣。此外,在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情绪(喜、怒、哀、乐、悲、恐、惊)时,共鸣腔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
                  
    在舞台上无论歌唱、朗诵和说话都需要共鸣,因为只有这样声音才能好听,才能传的远。由于正确的选择了共鸣和腔体的转换使声音的色彩丰富了,声音的力度增强了,声音的幅度增大了。但是共鸣的选择必须服从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同时一定要把语言放在第一位,要在训练中一定要求字和声的统一,也就是我们民族传统唱法所要求的“字正腔圆”。但“字正”和“腔圆”这二者是我们对吐词和发声总的要求,绝不能片面地理解字一正腔就圆。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字念对了(口形、舌部都比较准确),但声音不好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它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个学生的本质不好,另一种可能是这个学生在吐词和发声时喉咙没有放松,没有很好地利用共鸣器官来为吐字服务。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呼吸方法,声、韵的口形,舌位以及相应的咽形和其它共鸣腔的运用,经过训练,学生最后在吐词和发声时把吐词器官和发声器官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字正腔圆”。
                  
   上面阐述了用气泡音来找到放松和打开咽腔的感觉及运动的规律,但它只是在发声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解决我们在舞台发声训练中的全部问题,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当学生掌握了用气泡音发韵母的规律,找到了相应的韵母的咽形时,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吐词发声技巧练习,来解决学生吐词发声以及声音色彩的变化。如:为了让学生在舞台上声音的幅度有较大的变化,向远方高声叫人以及在旷野和山谷中呼唤同志和朋友,编写了“叫人”,“回声”的技巧练习。为了使学生掌握哭和笑的外部声音技巧,编写了“哭”和“笑”的发声技巧练习。为了让学生掌握出字的部位和嘴皮的力量(喷口)及舌头的灵活和弹力,编写了出字、五音(唇、牙、齿、舌、颚)的吐词发声练习曲,以此来训练学生出字准确而有力。由于我国的语言与欧洲及其它国家的语言不同,我们认为只让学生发I、e   、o、a、u五个韵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国的语言它不仅包括了六个主要元音;还包括了很多复合韵母,假如归韵和收声错了,词意也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我们根据民族传统唱法中十三辙的归韵、收声的分类方法,编写了四呼(开、齐、合、撮)归韵(十三辙)发声练习曲,以此来训练学生出字、归韵、收声的方法以及掌握口腔、咽腔的运用规律。
                  
     在女声的发声训练中我们主张以经过加工的真声为基础结合混声和假声。以此来解决真、假声的统一、声区的统一。使所发出的声音不虚、不飘并具有一定的胸腔共鸣。此外我们还编了带词练声曲和说唱练习曲以此来训练学生的乐感和歌唱的能力,以及训练学生说和唱的发声方法的统一。


[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4-10-5 20:44 编辑 ]

TOP

  我们在声乐课的教学中,在发声训练和表现方面应该让学生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一) 在演唱一首歌曲时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1、 想——即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并在头脑中出现视象。?
                  
     2、 看——要求学生根据头脑中出现的视象从眼睛里表现出来,也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自已所唱的景和物?
                  
     3、 唱——通过声音和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唱出来,唱时要注意三化。?
                  
      (1) 口语化——吐词要亲切准确而清晰,要用我们民族的吐词习惯去歌唱。?
                  
      (2) 生活化——在歌唱时要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
                  
      (3) 艺术化——从内容出发唱时要有意境并赋予美好而动听的声音。也就是说所发出的声音,应具有良好的共鸣和优美而丰富的色彩。
                  
    (二) 在发声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先里后外——系指张嘴和打开咽腔是从里面开始,接着打开喉咽腔和中咽腔(口咽腔),然后再打开槽牙和口腔,根据有不同的声、韵母形成正确的口形、咽形和舌位。
                  
    (2)  前松后紧——系指在发声时面部、颈部、下巴要松弛,而倚靠脖子的力量及后咽壁的力量带动前面把口腔打开,因此后面要有一定的张力和紧张度。
                  
    (3) 自下而上——系指在发声时,起点和终点,我们主张在发声时应从小腹和横隔开始,然后打开咽腔自下而上的把几个共鸣腔有机的连结起来,最后达到头腔。这样所发出的声音既有根(深的基础)又具有高位置和完善的共鸣。?
                  
     通过以上的训练步骤和基本要求,我们认为有一年的行课和经常的练习(每周行课四学时;晨功三学时),基本上能克服和改变学生过去的错误发声习惯,能较正确地掌握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能自觉的调节和运用共鸣腔。在说话和歌唱时基本上可以做到字正腔圆,圆润持久、强、弱、高、低自如,音域有所扩展,音量有所增大。音色有所变化,并使声音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为声音化妆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歌唱能力有所提高,能较完整的演唱一些中国歌曲和简单的西欧古曲及外国现代民歌。


[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4-10-5 20:46 编辑 ]

TOP

呼吸和发声的关系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正确的操纵呼吸,使呼吸器官完全听从自己意志的支配,通过发声器官发出优美而动听的声音。它是说话和歌唱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声音力度,长、短、快、慢、高、低,以及各种声音技巧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呼吸,正确的使用呼吸方法。
   (一)站立的姿势?
      站立的姿势正确与否对呼吸和发声有着很大的关系,如站立的姿势不正确就会直接影响发声和呼吸。
      在说话和歌唱时身体要站直,两腿有力地站住。小腹肌微向后上方收缩,胸部自然挺起。两肩自然下垂并微向后倾,腰部要立住,而部、颈部放松,脖子要有一定的张力,头的后上方有往上顶东西的感觉,不巴放松,头不能往上仰,两眼平视。放松是相对的,在站立时有些肌肉和骨关节是在积极的活动,来对抗拉力和平衡。要使应该运动的部分和肌肉积极的运动起来,同时也要使应该放松的部分和肌肉尽量地松弛下来。
   (二)如何正确的运用呼吸?
    舞台上说话和唱歌时的呼吸是靠胸部、腹部(小腹)、横隔膜(隔肌)、腰部(腰束肌)及两肋的作用。
    这种呼吸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胸、腹腔和两肋联合的呼吸方法。它的好处是:容易吸得深,离声带的距离较远,易于保持和控制并具有较好的弹性,能使声音传远和富有表现力。
    我们用简单的四句话做为呼吸提示:吸的少,吸的深,看不见,听不着。吸的少,是指气不要吸的太多,否则容易僵并且容易走向反面,因为气吸的过多,反而不容易控制。吸的深,是指吸气要吸到肺的底部,不要把气浮在胸上,看不见,是指吸气时上身和两肩都要松驰,吸气时要用横隔膜和两肋把气“抽”到肺的底部,不要让人看到上半身有明显的动作,也不能用两肩来吸气。听不着,是指吸气不要有声音,因为吸气有声音必然吸不深,气容易浮在胸上,其次很容易使声带疲劳,嗓子容易干,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声带病变和慢性咽喉炎。
    吸气——在一般的情况下用口鼻吸气都可以,但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吸气时一定要感到是从下面开始的,也就是在吸气时两肋先微微地张开,小腹肌开始微微向后上方收缩,让气息由鼻腔经口腔及气管进入肺的底部,当气息进入肺的底部时横隔膜下降,腰束肌微向外膨胀、两肋继续扩张,但一定要留有余地。
    呼气——两肋和腰束肌要保持吸气状态,小腹肌要托住横隔膜,后腰要向外扩张,这时两肋和腹肌形成对抗,气的支点就是在这一对抗中产生。
    以上我们指的是一般的呼吸规律,但由于所表达的情绪和内容的变化(喜、怒、衰、乐、惊、恐、悲)以及声音的力度、幅度和不同音色的要求,用气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横隔膜的位置要低一些,有时腹肌要急速收缩,有时又要缓缓而均匀的把气送出,如特殊需要甚至可以违反常规把气吸在胸部,因此我们主张气要用活,用气要从情和内容出发。气息要运动不能静止。更不能为了所谓“保持”把气弄僵了。
                 
    发声与共鸣
   人声是由喉部、咽部以及人体内的其他腔体所组成的“管乐器”。人声这个“管乐器”所不同于其他木制和金属等管乐器的是:
    1、它不单纯的发出优美的乐音,更主要的是要表达语言和思想感情。
    2、它的上端(咽腔)的形状根据不同的韵母和不同的音色的要求,是可以改变它的形状和加以调节的。
    人的发声机能主要是喉头。它的主要共鸣腔是在咽部(它包括喉咽腔、品咽腔、鼻咽腔),以外还有头腔和胸腔。
    一个歌唱者不一定要知道人体内所有肌肉活动的规律以及它所带来的感觉。但他必须熟悉和敏感到随着“乐器”变动而带来的感觉。同时还要去“记住”这些肌肉的活动规律。并有意识的去控制它。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就是在制造乐器,并不断地完善它,使它发出悦耳的乐音。
    每个人的声带本身所发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声量也是较小的,因此,它必须借助于其他腔体把它扩大。这就是“共鸣”。
    在发声时不管你主观上否想运用共鸣腔,但无论任何人只要发声,就离不开共鸣腔,所不同的是,掌握了正确发声方法的人,能正确的发挥各个共鸣腔的最高效率,发出优美而动听的声音,并且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能动地去控制它、运用它,使它随着歌唱者头脑中所想象的音色和要求,进行有机的活动。
    人们只有很好的运用共鸣,才能使声音传得远,才能产生悦耳而动听的声音。作为一个歌唱演员或话剧演员,应该自如的操纵和运用各个共鸣腔,使它按照不同情感的要求而产生各种丰富多采的音色。因此,我们是否要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音色的变化,就是共鸣的变化,就是共鸣腔的运用和变化。
    可以说人体中的各个共鸣腔体,就是“装”在人体的内的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扬声器”(扩大器)。
    在共鸣的运用上,我们主张“整体共鸣”,不主张用单一的共鸣。也就是说,在发一个音的时候,应以一个共鸣腔为主,但其他共鸣腔都要起一定作用和很好的配合。但最重要的,也是较困难的是运用共鸣腔的比例问题。在发出一个声音时,由于歌唱者运用各共鸣腔的比例不同,因而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和不同的声音效果。
    在不同的剧种和不同形式的歌唱中,由于审美观念和风格不同,因而对音色的要求也是不样的,就拿说和唱在同一高度和用同一韵母,它的共鸣腔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各个声部在同一高度的声音,共鸣腔的形状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因此,运用供鸣腔就象画家运用色采和线条来表达思想感情以及人和物。而演员则运用共鸣腔的变化发出不同色采的声音,以此来表达角色的思想感情及性格。
     呼吸发声练习
    ㈠吸气、张嘴、松开槽牙:打开咽腔发气泡音a、o的练习:
                  
   (1)从横隔膜和小腹肌对抗动作升始,把气吸往肺的底部,用老虎张嘴感觉(力量在颈的后部,张嘴时用脖子的力量带动前面,同时感到脖子有一种向左右拉力。嘴呈长方形,咽壁呈伞形向软颚处撑开),从喉咽腔的上部在放松基础上打开咽腔和口腔用气泡首发a、o在发气泡音a、o时横隔膜要保持吸气状态,喉咽腔有往里面不断吸气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放松的打开咽腔的感觉)因此在发气泡音a、o时,气息、咽腔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它不是处于静止,僵硬和紧张的状态。?
                  
   (2)在发气泡音的基础上增强喉的底部气压,同时打开中咽腔,软颚稍提起,发出由高而低的a、o,a、o,a、o,a、o,a、o,a、o,a、o
                  
   (3)在说和唱“a、o”时,先在咽腔立住“a”,接着用唇归“o”在归韵时喉部要放松,咽部仍是“a”形,只是用唇收声,同时要有很好的气息文持,直至声音结束,横隔始能放松。
                  
  接着用说的感觉,增强咽部力重。
                  
   唱:
                  
    这条练习主娶训练学生如何正确放松的打开咽腔、口腔和松开槽牙,以及锻炼咽壁的张力并逝渐地掌握它。
    ㈡横隔膜的快速运动练习:?
   (1)气要吸到肺的底部,横隔膜运动时,两肋要保持吸气状态,隔肌由慢而快的运动。
                  
   (2)枘隔膜快速弹动时腰部立起来,胸门打开,两肩放松微向后倾,上身保持稳定不能跟着上下颤动。
                  
   这条练习主要是锻炼横隔的弹力、录活和腰束肌及其它呼吸器官的功能。
   练这条练习时小腹肌微向上方,有托住横膜的感觉。同时喉咽腔打开让气息畅通无阻。
                  
  (三)用气泡音发a、i然后转发真声的a、i
               
  (1)用气泡音a、i和发真声的a、i除去要注意口形、舌位外,同时咽部要做出相应的形状(咽形)
                  
  (2)在发i时除去口形变窄以外,咽部变窄要呈i的形状,喉头的位置比a要稍高一些,喉的肌肉不能挤,唱时声音要沿着后咽壁达到头腔。
                  
  (3)气息要深,横隔腊保持吸气状态,从低a到高a小腹肌要急速的微收。
                  
  (4)这个练习的目的一是继续让学生掌握打开咽腔的方法,  二是“铸造”a、i咽形,使学生逐渐掌握这两个一宽一窄韵母的口形、舌位和咽形。
                  
   (四)用气泡音发a、o、e、i、u、u,先用说话的声音发六个韵母再用歌唱的声音以八度下行琶音,唱这六个韵母:
                  
   (1)这个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铸造”这六个韵母咽形以及掌握由一个韵母咽形转换到另—个韵母咽形运动规律,向时要汪意正确的口形、舌位。使之发出字音纯正、柔和、明亮的声音。
                  
   (2)在训练中使学生逐渐感觉和体会咽部田变化,以及喉头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听觉学会逐渐调整这些共鸣肠。
                  
   (3)训练学生六个韵母在同一高度,声音位置的统一。
                  
  (五)从气泡音a开始转到歌唱的a,然后进行八度跳越唱o、a,然后跳回到a,最后回到气泡音的a
                  
                                 
   (1)通过这条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头腔共鸣的方法,并且使学生逐渐掌握由低(胸腔)到高(头腔)时这两个共鸣腔如何有机的结合,并发挥其各自的功能。
                  
   (2)通过这条练习扩展学生的音域并逐渐掌握渐强和渐弱的唱法。在唱渐强的声音时除了加强声门底部的气压外,中咽腔和鼻咽腔也要随之逐渐地打开。唱渐弱的的声音时这些腔体不是收缩,还要继续的打开,同时一定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持。横隔膜决不能松下来。在唱弱声时声音要集中在头腔并在头腔中逐渐消失,声音虽然完了,但仍感觉在头顶上,要有“余音绕梁”之感。
                  
   (3)我们在练习以上所有韵母的发声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形(口形,咽形)也就是我们民族传统唱法中所要求的:“先有形,后有声,有形才有声。”不同的韵母应该有相应的口形(开、齐、合、撮)
                  
    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咽部形状,我们叫它为咽部“做形”,也称它为“铸造”咽形。在咽部做形时我们认为首先在思想上有个韵母的形状,然后在咽部做形,同时做好口腔的形状和摆好舌头的位置,还要凭自己的听觉去调整咽部的形状,使这两个“形”有机的配合,发出字音纯正,具有共鸣的韵母。在发复韵母时除去由前一个韵母的口形、舌位逐渐的向后一个韵母的咽形,但这种改变不能突然,也不能分割,而要连贯和有机,一般的说来前一个韵母要长一些。


[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4-10-5 20:54 编辑 ]

TOP

发声技巧、音色变化练习
                  
    (1)这条练习是一条扩展音域和锻炼横隔弹力的技巧练习,不论从高到低声音都有要从喉咽腔发出,同时咽壁要有一定的张力,到高音的i时软颚要向后上方提起,中咽腔要积极地打开,把整个的声音通道连结起来,最后声音呈抛物线自下而上通过软颚,找到焦点的把声音送出来。
                  
   (2)从高音的i用跳音的唱法级进向下,喉头一定得稳定,后咽壁的力量不能松,声音的焦点始终要保持在眉心中间。
                  
   (3)这条练习是为话剧演员外部技巧(哭、笑)而编写的。在唱这条练习时要按照我们民族传统唱法中所要求的声、情、气,并且要很好的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情——要用真实的感情去笑和哭,不能做状,同时还要注意内外结结合(内有情,外有形)。
                  
  声——要注意很好地运用和控制共鸣腔的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哭和笑的声音听起来要美,也就是说要加工,要艺术化。
                  
  气——它是发声的基础,而哭和笑更需要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特别是横隔膜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条也可以说是呼吸练习。
                  
  (二)“叫人”和“回声”技巧练习
                  
  (1)“回声”
                  
  (2)隔岸叫人
                                 
    这两条练习训练学生在一定高度的声音上,声音的力度有明显的对比,在唱强的声音时气息由小腹和横隔的对抗,急速的把它推出,通过声门向咽壁的上端和软颚之间的部位冲击,其动作有向后上方快速撑伞的感觉。在唱弱声时(回声)首先要加强气息的控制,让气息柔和缓慢的、有控制的,通过声门向软颚方向柔和的“击起”。这时咽腔整个的形状要非常松弛的打开,并且要比较发强的声音的咽形要大,从而发出柔和并且有高位置的弱音,但特别要注意的要保持一定的共鸣,不要发出虚的声音。
                  
   这两条练习也是为了扩展学生的音域,增强学生的音量,改变音色的练习。
  “回声”练习一个人可以练。两个人也可以互相交替对答,找到回声的感觉。
                  
   出字、五音(唇、齿、舌、牙、颚)发声练习曲                    
                  
                  
   双唇阻bo、po、mo、唇齿阻fo
                  
   舌尖阻de、te、ne、le,舌尖前阻zi、ei、si
                  
   舌面阻ji、qi、xi,舌尖后阻zhi、chi、shi、ri
                  
   舌根阻ge、ke、he
                  
    这条练习主要是锻炼学生嘴皮子的劲(喷口)和舌头的灵活。在声母成阻的同时要根据所发出的韵母定好口形和做好咽形。然后除阻发声,这样才能出字准确有力,同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共鸣。
                  
    如发bo、po、mo这组双唇音,应在双唇成阻的同时松开槽牙,定好o的口形和做好咽形,然后除阻发声。
                  
    在唱这条练习曲以前先用气泡音念一遍,同时注意嘴皮子的力量。
                  
  四、呼、(开、齐、合、撮)归韵、收声(十三辙)发声练习
                  
  (一)江阳、腰条辙的练习
                  
  (1)这练习包括a.ng和ao韵,但这四个字主要元音都是“a”在唱时除了字头有力,要把a立住因时口腔和咽腔都要有a的形状,让它发挥较好的共鸣。注意在归韵时,槽牙和咽腔还要不断的运动,不要因为归韵而影响了后面共鸣腔的形状。最后分别归入鼻腔(ang)和ao。
                  
  (2)唱时气息要平稳连贯,吐词要准确,清晰,情绪要饱满,音色要明亮。
                  
  (3)这条练习主要是巩固和训练中声区。高声部不要超过小字二组的“e”。代声部不超过小字二组d。
                  
(二)姑苏、梭波、江阳、言前、灰堆、腰条辙的练习
                  
  (1)这条练习包括u、uo、ang、an、ei、ao韵,出字不仅要准确有力,而且要有感情。同时注意把元音立住,定好它的口形和咽形在唱复韵母和鼻韵母时,要注意口腔和咽腔的动动,口形和咽形要由第一个韵母有机的、自然的逐渐地过渡到后一个韵母,当然前一个韵母是主要的,应该使它获得较好的共鸣,还要注意收声如ang,最后穿鼻结束,同时还要注意后鼻韵(ang)和前鼻韵(an)的区别。
                  
  (2)这条练习要唱得流畅而连贯,要热情扬溢的歌颂我们祖国大好山河,唱时要有意境。
                  
  (3)这条练习是扩展音域和发展高音的。高声部不要超过小字二组的bB。低音部不要超过小字二组的F。男高音在唱到小字二组i时声音不要太敝,音色稍微暗一些,让它逐渐的过渡到头腔。女高音声部从小字二组的g进入头腔。
                  
(三)梭波:灰堆,中东,一七,江阳辙的练习
                  
               
                  
  (1)这条练习包括uo、o、ong、ei、ang韵。吐词、发声、归韵、收声的方法,同前条练习。
                  
  (2)这条练习除去训练学生如何吐词、发声、归韵外,还要训练学生通过这条练习统一声区,在由上而下级进时共鸣位置和焦点始终要保持在一个地方。不要因为音阶的下行而声音的焦点也跟着变动。
                  
  (3)唱这条练习要有一定的气势,但又要优美、连贯而柔和。它也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在唱这条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连想伟大的万里长城和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烈士纪念碑等。
                  
  (4)高声部最高音可到小字二组g,低声部最高可到小字二组p。
                  
(四)发花,斜,言前,腰条敞的练习
                  
  (1)这条练习包括a、ue、an、yan、yao韵。吐词,发声,归韵的方法同前。
                  
  (2)这条练习除上述要求外0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低声区,同时训练学生在高位置和整体共鸣的基础上发挥胸腔共鸣,这对专业的话剧演员尤为必要。
                  
  (3)气息要平稳,唱时要富有想象,声音要丰满、宽广而雄厚。
                  
  (4)所有声部。最高音不要超过小字二组的d。下面可根据学生时条件尽可能地往下练,但要保持松弛和柔和。不要人为的去压和强迫的把声音挤出来。
                  
    通过带词声曲,使学生初步掌握歌唱中一些简单的技巧以及重音和语气。在唱时首先要从内容出发,语言要清晰、准确,声音要园润,并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持。通过带词练声曲使学生逐步掌握在歌唱时的口形和咽形,把每个字的出字、归韵、收声交待清楚,并找到其肌肉的运动规律,在整体共鸣的基础上,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通过带词练声曲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时逐步地达到声音连贯而流畅。


[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4-10-5 21:00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