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心的评剧现状
如今的评剧,活在自己“千年老二”的意淫里。被厚积薄发的豫剧、越剧、黄梅戏,轮番吊打。
前儿刚发现,评剧的《黄氏女游阴》与京剧的《滑油山》属同一个中心思想。这就奇了怪了,解京剧的禁,不解评剧的?人家京剧知道自己争取主动权,评剧这个窝囊废!领导说哪出戏可以改造一下,就改哪个。领导没说的,问都不敢问。你不问,领导怎么知道还有这出戏?所以京剧能《盘丝洞》,你评剧就不能《拿苍蝇》;京剧能《双背凳》,你评剧就不能《贱骨头》。戏有问题,我们可以改嘛。《贵妃醉酒》最早还是粉戏呢,经过梅兰芳的“移步不换形”不也成经典了。
评剧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怂!解放后乘着政治宣传的东风,却也红火过好一阵儿。因其“口语话”、“口号化”的艺术特点,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评剧之所以叫“评剧”,重点就在这个“评”字上。不然干嘛不叫唐山梆子or天津梆子?当然了,没有好本子,这也不是评剧这一个剧种遇到的困境。但越剧和粤剧,在这一点上,做的就很好嘛!就很超越嘛!《甄嬛》和《决战天策府》,就很吸引年轻观众嘛。难道评剧真要靠着郭德纲、张云雷来拯救吗?世道艰难,要学会自己奋起直追,杀出一条血路来!
剧目的流失不是最大的损失,人才的“青黄不接”才是最可怕的。中评惯会“挖墙脚”,筷子都伸到兄弟剧种的碗里去了。以前从各个地方上调人,院里确实轻松不少。但也让很多优秀的演员在获得了北京户口的同时,失去了大量的演出机会,牺牲了很多人的艺术黄金期。过去很多演员从京剧、河北梆子改唱评剧,总体来说都在东北及华北地区这个范围。截胡人家豫剧小生,吃相有点太难看了吧。可笑的是,自己的小生跑去唱了黄梅戏。这不明摆地暴露你评剧简单,门槛低,谁都能唱嘛。不也正说明,唱评剧的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所以一个剧团、一个剧种,要像一个企业一样: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要把传承弄丢了,那可给什么户口都不好使了。中评是评剧的领头羊,要敢为天下先,要委以重任,要能扛得起振兴评剧的这面大旗。不断地向各地输送人才,而不是一味地窃取。靠输血是活不久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本帖最后由 仝玲 于 2019-11-21 22: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