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古冶区老年大学评剧班自编戏段参加第五届民间艺人元宵晚会
作者:时久强,张培培
自本报刊出第五届民间艺人元宵晚会暨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创刊十周年庆祝演出(以下简称“民晚”)的节目征集活动以来,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响应,许多市民纷纷打来本报热线争相报名。近日,本报相继刊出了大鼓和皮影表演者要上民晚的的报道。看到“冀东三支花”中的两朵花都已经报名,唐山市古冶区老年大学评剧班的学员们坐不住了,他们也要自编戏段为民晚添彩。
共同爱好形成评剧班
12月19日,记者驱车来到唐山市古冶区老年大学,还未进门便听见教室内传来评剧《花为媒》选段的演唱声。原来听闻记者要来采访,评剧班的学员们早早地就来到教室,特意准备了一个节目,要为记者现场表演。
据老年大学的专职副校长谷春艳介绍,老年大学的评剧班今年三月份刚刚成立,但是班内的学员都十分活跃,经常去参加社区和公益活动演出,这次听说民晚正在征集节目,他们还自编了曲目《喜庆十八大》,希望能够通过民晚的舞台唱出唐山人民的幸福心声。
“我们是因为共同的评剧爱好才组成现在的评剧班,以前都是分头行动,到了老年大学我们就成‘正规军’了,现在也能自编曲目出去演出了,感觉挺幸福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到我们的团队中来。”评剧班的陈锡昌笑着说,“老年大学的条件设施好,我们以后会继续设计新的曲目,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为上民晚,自编曲目《喜庆十八大》
谷校长告诉记者,老年大学的评剧班一直都是古冶地区的活跃小分队,他们经常去各个社区和养老院进行公益演出,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为那些寂寞的老人们带去了欢笑,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就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于他们来说,唱评剧的意义不在于自己乐在其中,更重要的是欢乐他人。
为了上民晚,评剧班的学员们还自编了曲目,“当时把作词的任务交到我的手上,压力特别大,我也是个门外汉,对作词更是一窍不通。有时间我就反复琢磨,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后来想到我们每天都能在闲暇之余来老年大学这唱唱戏,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党的政策好才能实现的。想到这我一下来了灵感,之后便有感而发很快完成了创作。”学员王鸿璋回忆道。
谈到《喜庆十八大》的创作过程,被称为评剧班军师的韩国生功不可没,为了谱曲他费了不少心思。“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唯有精神领域是我们生活中是最欠缺的地方,我也是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有感而发,顺其自然的就写出来了。都是赶鸭子上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韩国生谦虚地对记者说。
“评戏是良药,包治百病”
在老年大学的评剧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评剧是一剂良药,能治好百病”。对于他们来说,评剧俨然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已经68岁的学员郭立水告诉记者,他退休以后犯过三次心脏病,有两次都是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后来自己闲着没事去公园溜达,看见有人唱评剧觉得不错,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深深的爱上了评剧,在老师的帮助下现在的郭立水已经可以自己独立演唱曲目了。“开始唱评剧后感觉生活中有了很多乐趣,到现在四年时间我没有吃过一片药,心脏病也没有再犯过,现在我们家人都很支持我。”郭立水说。
评剧给学员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笑,身心的愉悦是治病的最好良药。“在家闲着没事的时候总感觉浑身不自在,腰酸背痛的不舒服,听说去唱评剧就立马来了精神,要是一天不唱上两句,就感觉心里不落停。”评剧班的郭玉芹告诉记者。
老年大学为学员们提供很好的表演环境,当然,老人们唱评剧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听说唱评剧老人们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孝顺的孩子们特意为父母买来了MP3和VCD唱片,有的更是不惜买来了IPAD,让父母随时随刻都能享受到评剧带给他们的乐趣。
“冀东三支花,少了我们评剧怎么行呢!”
“大鼓、皮影、评剧被我们唐山人亲切地称为冀东三支花,大鼓和皮影表演者都报名了,唯独少了我们评剧怎么行呢!”学员们对记者说。
用评剧班学员们自己的话来讲,评剧的艺术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尤其对于唐山的老人们来说特别衷爱。这也是评剧团学员们报名民晚的初衷,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民晚的舞台,让更多人收获评剧带给他们的欢笑。
“现在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放上评剧,就连做饭都是一边做一边听戏,真希望我们评剧团能够登上民晚的舞台,唱出我们老百姓的心声,也让更多人收获评剧带给人们的乐趣。”学员们激动地说。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