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小小“姊妹花”金子淇和金子欣
作者:闫漪文
随着本报第五届民间艺人元宵晚会的筹办一路推进,网上和网下对这场民间晚会均抱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期待。热心网友“老陶成局”和“金域蓝湾”特别向本届民晚推荐两位评剧小小“姊妹花”金子淇和金子欣,而这对小“姊妹花”就生活在“戏圣”成兆才的家乡滦南县绳各庄,这样的一种特殊渊源,让我们总是有种期待,也更让绳各庄的村民们对家乡戏、家乡人走上民晚的期待更加浓烈。12月21日,本报记者与本届民晚的导演赵立君特别赶赴绳各庄,在评剧故里为本届民晚挑选小演员。
“姊妹花”想把家乡戏唱到民晚上
滦南县绳各庄村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故乡,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历史渊源,在这个小小村落里,评剧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绳各庄的村民们以一种“原生态”的方式,表达和演绎着对评剧艺术的热爱,并且在2011年组建了成兆才家乡评剧团。这里的村民们都是戏迷,几乎家家户户都爱听评剧,随便站出一个人来都会唱上几段评剧,唱得好赖不说,但想唱、敢唱让我们感受着评剧故里难得的评剧情节和执着。而5岁的金子淇和6岁的金子欣这对堂姐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着。
12月21日上午,滦南县一带刚刚下过小雪,天气有些阴冷,记者和本届民晚的导演赵立君赶到绳各庄时,金子淇和金子欣已经装扮好了,一个是红军女战士,一个是性格刚烈的杨三姐。台下,金子淇和金子欣总是躲在奶奶或是姥姥的的怀里,有些撒娇,而只要一提开唱,金子淇和金子欣立刻来了精气神儿,换下棉鞋,穿上单鞋,拿起话筒,随着节奏唱的有板有眼,那眼神儿、那精气神儿更是跟大人们叫起了板。
5岁的金子淇有些感冒,但还是精气神儿十足,她唱了《金沙江畔?小酸枣》选段,声音高亢,字正腔圆;6岁的金子欣带来的《杨三姐告状》选段《糊涂的妈》,唱得有板有眼,字句铿锵,那活脱脱的小表情也表现着杨三姐的刚烈不服输的性格。台下熟人、生人围了一大圈,可这对小姊妹一点儿不紧张,仿佛舞台就是他们自己的。
下了台,记者问这对姊妹花想不想上民晚,她们一个劲儿的点头。“我就喜欢大家都看着我表演。”金子欣说。
记者发现,后台那些伴奏们比这对姊妹花还来劲儿,别看金子淇和金子欣才五六岁,而她们的御用“琴师”们都是五六十、六七十的老人们。“我们这些人都该退下舞台了,未来的希望就是这些孩子们,看着她们还喜欢这门家乡艺术,我们感觉后继有人啊,给她们伴奏,更带劲儿,因为有希望。”拉板胡的赵恩潮已经72岁了,从滦南县文化馆退休后,为家乡戏伴奏已经成了他的另一种人生追求。
“姊妹花”耳濡目染学家乡戏
在评剧故里绳各庄,父辈们都喜爱评剧,唱评剧,耳濡目染中,评剧也成为金子淇和金子欣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这俩孩子起小就爱听评剧,还不会唱歌,就先会唱戏了,天天闹着看光盘,人家唱,她们也跟着唱,姐姐子欣学,妹妹子淇也比着学。现在她们俩可是我们成兆才家乡评剧团年龄最小的演员。”成兆才家乡评剧团团长金茂普说。
虽然从最初学唱评剧到现在,短短七八个月的时间,但金子淇和金子欣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天分,复杂的唱词记得特别快,唱两三次,唱词基本上就记住了,这让成兆才家乡评剧团其他的老演员们自叹不如。
“孩子还是小,虽然唱词记住了,但其中的意思不懂,容易唱不出情绪来。我们这些父辈们经常得给孩子讲戏,希望他们能理解戏中的故事情节与情感。”金茂普说,现在俩孩子进步很大。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金子淇和金子欣已学会唱《报花名》、《金沙江畔》、《杨三姐》等十多段戏曲。金茂普告诉记者,虽然年纪小,但金子淇和金子欣对每次演出也都有自己的评价。“哪次没演好,没唱到弦儿上,下台就掉泪,这俩孩子也让我们挺感动的!”金茂普说。 而听说金子淇和金子欣要接受民晚导演的考验,记者发现这个小村庄显得有些热闹,村里的很多人都挤到村民陈俊琴家排练地,高兴地聚在一起,关注着他们村里的小演员能否上民晚,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内心里一直有着的期望。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