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天津评剧院三团易春英:40多年翻山越岭为农民送戏

天津评剧院三团易春英:40多年翻山越岭为农民送戏

作者:陈建强,朱斌
他们,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他们,筑起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他们的坚守与奉献,执著与付出,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生动注脚。

  图书馆、演出场、文化站……体制改革、文遗保护、产业发展……他们的身影笔墨,他们的所思所想,在抒写山乡巨变、讴歌伟大时代中,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

  他们,是千千万万默默耕耘的文化工作者。

她40多年翻山越岭为农民送戏,平均每年演出400多场,被乡亲们誉为“农民的艺术家”;她屡次放弃“攀高枝儿”的机会,只因离不开魂牵梦萦的乡村小舞台,离不开那些喜爱她的父老乡亲;她只顾演出耽误了治疗,导致一只眼睛失明。

她是天津评剧院三团(原蓟县评剧团)艺术家易春英。

“我舍不得离开舞台啊”

记者2012年第一次见到易春英,是在她的病床前。8年的脑部肿瘤,终于让这个“铁娘子”暂时停下了脚步。由于脑部额叶部分出现严重病变,当时,她的右眼几近失明,左眼视力也仅剩0.7。但就在住院准备手术的前几天,她还坚持着完成了计划中的几场演出。舞台灯光转换时,她已无法辨清方向……

“我舍不得离开舞台啊!”易春英说。

从17岁开始评剧表演艺术生涯起,易春英便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在别人眼里,演员这行既轻松又风光。对我们这个‘庄户剧团’来说,演戏却是一桩苦差事。”易春英说。

黄乜子村只有11户人家45口人,却分散居住在长达十几里的山沟沟里。山路崎岖险峻,空手走也是险象环生。易春英和演出小分队40多名演员将道具服装打成包裹,硬是一步一步扛了上去。乡亲们奔走相告,纷纷把演员往自家里拽,捧出最好的吃食……当剧团离开村子的时候,村民们扶老携幼送了一程又一程。

2012年春节,从大年初三开始,年近花甲的易春英带着演员,每天为乡亲们演出3场,连续演了10天。看着舞台上神采飞扬的易春英,谁又能想到,此时的她已看不清了,由于劳累过度和感染风寒,她每日都靠打点滴支撑。

易春英常年下乡演出,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逢年过节,易春英和剧团的伙伴们就捆好行李卷,辞别家人。

“这个团不能散在我的手上”

上世纪80年代初,传统戏剧演出市场日渐低迷,蓟县评剧团的演出场次大幅减少。有的演员为了个人生计,不得不离开剧团另谋生路。

易春英临危受命,毅然挑起了剧团团长的重担。

她四处奔波,想方设法为剧团寻找生机。为了改善剧团的生存状态,她到处争取赞助;为了让演职人员老有所养,她“不顾场合”洒泪呼吁……每次看到她疲惫地回来,同事们都心疼地劝她别太拼命,她却说:“这个团不能散在我的手上啊!”

演出水平高低决定着受欢迎程度。经易春英提议,剧团定下了一条规矩:每年搞一次“百日集训”。通过多年来的集训活动和艺术实践,全团的演职人员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2008年,蓟县评剧团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文艺表演团体”。2009年,蓟县评剧团变身为天津评剧院三团。他们自创的《巾帼长城》《山村日月明》两个剧目,在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以绝对优势成为获奖最多、反响最强烈的新创剧目,轰动了整个华北。天津评剧院三团由此声名鹊起,获得了大批演出订单。

送戏下乡是剧团的主要任务,为给农民送好戏、演好戏,易春英身先士卒,每年主演的剧目都超过40个,演出超过300场。

“我要把眼睛治好,继续演戏”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易春英的艺术生涯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光辉耀眼。农村评剧团的演出主要安排在农闲季节,所以,整个寒冬,演员们都在农村的露天舞台上度过。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演出,忽略了对家庭的关心,易春英的丈夫和她离了婚。有一次去北京平谷演出,下大雪,6辆大卡车被堵在山道上,一耽误就是好几天。易春英回家时,只见小女儿独自一人,呆呆地坐在门槛上。

易春英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在剧团最困难的时候,县文广局和工会都曾给她留出位置,但易春英说:“我是团里的台柱子,我找到‘高门楼’了,弟兄们咋办?剧团咋办?”

如今的易春英虽然已经退休,却依然坚持一丝不苟地指导剧团排演新戏,与大家一道研究每个角色、琢磨每句唱腔、推敲每个动作。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易春英家中采访。她刚做完第二次颅部手术,右眼已经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也仅为0.6。易春英告诉记者,过几天还要再去住院准备手术。

“农民有多少渴望,我就有多大价值。”她说,“我要把眼睛治好,继续演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向您致敬

看完常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则消息,我的眼睛模糊了。评剧表演艺术家易春英四十多年翻山越岭为农民送戏,她的足迹走遍了燕山的山山水水。在她眼睛几乎失明、脑部两次手术的情况下,仍然痴心不改,为中国评剧的普及和发展贡献着毕生的的力量。我为易春英这种执着不悔的艺术人格和品行而感动,为我们中国评剧有这样的楷模而自豪。向您致敬,走在振兴和发展中国评剧事业的老艺术家。也感谢常老师,给我们介绍和推荐易春英这样的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动人事迹。有了你们,中国评剧一定会展翅腾飞,再铸辉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