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朝阳评剧团演出的评剧《樊梨花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9-7 12:28     标题: 朝阳评剧团演出的评剧《樊梨花斩子》

作者:戏曲连环画

-
植根于朝阳这片土地上的朝阳评剧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北京市主要评剧团之一。曾上演过《闹严府》、《半把剪刀》、《花为媒》《樊梨花斩子》等整出大戏,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1979年拨乱反正之后,朝阳评剧团迎来了艺术的春天。

朝阳评剧团的恢复,标志着我区戏剧艺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一个新的高峰的攀登,一个新的挑战的来临,一个新的给予的到来。

每年为百姓送戏200场

朝阳评剧团自1979年恢复以来,始终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为最高目标,以大时代为背景,绘就了一幅幅乡村的改革画卷,为我区戏剧艺术的长廊,添上了一笔笔浓墨重彩。一年365天,演员们几乎每年有10个月都在奔波演出。1979年-1989年间,剧团一直在朝阳的街、乡奔忙,十年间平均每年演出达到200场以上,并在区里各乡间进行业余辅导,培养了大批戏曲爱好者。

剧团不仅恢复了老戏,也重排了很多新戏,并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活跃着家乡人民的生活。剧团每年都会配合区里的国防教育、颂扬祖国、歌唱家乡等进行专场演出,与朝阳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出朝阳走向全国

朝阳评剧团主演之一——王琳老师,现已70多岁高龄,是国家一级演员。王琳老师作为朝阳评剧团的台柱子,经常与其他演员一起搜罗好的剧本,为百姓献上精彩好剧。

1981年,剧团到河北雄县的乡下演出,附近村庄的老百姓们呼朋唤友,早早赶来,不一会功夫,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便挤满了人。剧目《铁弓缘》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拥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王琳老师饰演的陈秀英这个角色,更是深得百姓喜爱。舞台虽然很简陋,但演出的过程中,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应当地2万多百姓的强烈要求,剧团在即将离开的最后一天又加演了一遍。按照当时的行业规矩,剧团演出是不准重演的,但那次的演出,却成了朝阳评剧团首次破例重演。

1979年至1989年,十年间,剧团克服重重困难,用人力拉的平板车拼制而成的流动舞台下乡演出,跑遍了大大小小近百个村庄,农民的纯朴深深打动了演员,他们的演出也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朝阳评剧团的足迹走出朝阳,走向全国,成为了当时全市的标杆剧团。

退休演员继续发挥光热

走过30多年历程并取得辉煌业绩的朝阳评剧团,随着历史的变迁、演出市场的变化和剧团一大批演职员退休,1989年后,剧团的演出日渐减少,朝阳评剧团也在几年后随之解散。随着朝阳评剧团团址的搬迁,团里已退休的十多位老艺术家被安排到了朝阳文化馆。王琳老师现在仍在从事着文化活动的开展,继续在街道、社区发挥着光和热。

“几十年来,我一天不唱上几句就浑身不自在,唱一辈子,快活一生”。王琳老师谈起退休以后的生活,乐呵呵的。从退休到现在,王老师经常与街道里热爱评剧艺术的邻居们在一起切磋戏道,排练戏路,交流经验,三五成群地在公园里吊嗓子,每天一两个小时。王老师还加入了街道里的老年戏曲团,十多位老年戏曲爱好者每周都聚在一起,唱大戏、拉二胡,热热闹闹,唱戏、交友,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街道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在街道迎春联欢会上,王琳老师清唱的《秦香莲》片段,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居民观众老大妈、老大爷以及年轻的戏曲爱好者,都鼓掌称赞。
现在,虽然朝阳评剧团不再整体演出,但评剧却深深地植根在人民群众心中,在朝阳这片沃土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