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评剧与现代戏
[打印本页]
作者:
玉芙蓉
时间:
2010-11-26 20:20
标题:
评剧与现代戏
评剧与现代戏
作 者 赵德明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评剧,以其通俗易懂、富于生活气息而受到群众欢迎,在解放后几十年间,迅即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地方剧种。
评剧贴近现实生活,植根于普通百姓土壤之中。从成兆才创作的第一出时装戏《杨三姐告状》开始,就奠定了评剧反映现实生活、颂扬时代新人、针砭时弊、传达人民呼声的基础,即便是一些古装戏也都贴近生活,因而赢得社会底层的喜爱。评剧这个优长在解放后更得到发挥,各地评剧舞台上涌现出一批以现实生活题材为内容的优秀剧目,如倡导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的《刘巧儿》、《小女婿》;颂扬商业新风、彰显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向阳商店》、《张士珍》;反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夺印》;颂扬农村干部维护集体利益的《妇女代表》;讴歌农民顾全大局、支援城市的《滦水情》;抨击封建道德观念对人性禁锢的《村南柳》、《风流寡妇》等,都曾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其中原天津正风评剧社(后改建为天津市评剧团)在解放初期即编演现代戏,曾受到文化部的表彰。他们配合当时政治运动和社会的时事排练的《刘胡兰》、《枪毙袁文会》、《一贯害人道》、《烟花女翻身》以及后来的《刘连仁》、《张士珍》等剧目,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演出中经常是台上台下互动呼应,场景激动人心。如《刘胡兰》,当演到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慷慨就义时,台下观众激动高呼:“为胡兰子报仇!打倒反动派!”还有的观众激愤难当,从台下跑到台上怒打匪首大胡子。演出《一贯害人道》,一些误入歧途的群众看了泣不成声,当场揭露一贯道的罪行,表示要坚决退道。根据真人真事编写的《张士珍》,对当时商业战线开展的比学赶帮活动,树立为群众服务作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刘连仁》生动地描写了华工在日本的悲惨遭遇,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刻认识到日寇侵华的罪行,这些都说明现代剧的魅力与作用,也体现出评剧所特有的优势。
编演现实题材的剧目,不仅拓宽了评剧表现领域,扩大了剧种的影响,同时也推进了艺术的创新与改革,一些现代戏所创造的新腔新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艺术的宝藏,像《刘巧儿》中的“巧儿我采桑叶来养蚕……”,《小女婿》中的“鸟入林鸡上窝黑了天……”,《夺印》中的“水乡三月风光好……”等唱段都已成为评剧经典,脍炙人口,传唱不衰。
随着进入商品经济社会、文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评剧面对受众欣赏需求的变化,选择排练多样题材、形式的剧目,以适应不同阶层观众的审美情趣,进行市场化运作在所难免,但如何发挥本剧种固有的优长,树立剧种本体意识,以不变应万变,仍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从全国范围看当前的评剧剧目,传统剧目多于新编剧目;历史题材重于现实题材,尤其是取材自现实生活,塑造当代人艺术形象,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新戏,更是凤毛麟角。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文艺多元化格局,评剧若欲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彰显剧种之优长,在现代戏上多下些工夫,应是必由之路。
文章来源:老年时报
作者:
lizhenqing
时间:
2010-12-6 16:17
标题:
评剧就是好
评剧就是好,与时俱进,及时反映老百姓现时生活,和百姓生活非常贴切。剧目之多是其它剧种所不能比拟的,我为评剧的发展叫好。
作者:
bingfu51
时间:
2010-12-12 19:24
同意作者的观点!!!
评剧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弘扬主旋律!!!
作者:
老翁
时间:
2010-12-15 20:05
标题:
面对新时代,编排现代戏
中老年人喜爱评剧在社会中起着主导作用,排演新剧目,以适应观众的情趣,剧本是关键。从当前来看,评剧剧目传统剧目多于新编剧目。面对新时代,编排现代戏,是当务之急。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