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糟心的评剧现状 [打印本页]

作者: 仝玲    时间: 2019-11-21 22:10     标题: 糟心的评剧现状

如今的评剧,活在自己“千年老二”的意淫里。被厚积薄发的豫剧、越剧、黄梅戏,轮番吊打。
        前儿刚发现,评剧的《黄氏女游阴》与京剧的《滑油山》属同一个中心思想。这就奇了怪了,解京剧的禁,不解评剧的?人家京剧知道自己争取主动权,评剧这个窝囊废!领导说哪出戏可以改造一下,就改哪个。领导没说的,问都不敢问。你不问,领导怎么知道还有这出戏?所以京剧能《盘丝洞》,你评剧就不能《拿苍蝇》;京剧能《双背凳》,你评剧就不能《贱骨头》。戏有问题,我们可以改嘛。《贵妃醉酒》最早还是粉戏呢,经过梅兰芳的“移步不换形”不也成经典了。
        评剧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怂!解放后乘着政治宣传的东风,却也红火过好一阵儿。因其“口语话”、“口号化”的艺术特点,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评剧之所以叫“评剧”,重点就在这个“评”字上。不然干嘛不叫唐山梆子or天津梆子?当然了,没有好本子,这也不是评剧这一个剧种遇到的困境。但越剧和粤剧,在这一点上,做的就很好嘛!就很超越嘛!《甄嬛》和《决战天策府》,就很吸引年轻观众嘛。难道评剧真要靠着郭德纲、张云雷来拯救吗?世道艰难,要学会自己奋起直追,杀出一条血路来!
        剧目的流失不是最大的损失,人才的“青黄不接”才是最可怕的。中评惯会“挖墙脚”,筷子都伸到兄弟剧种的碗里去了。以前从各个地方上调人,院里确实轻松不少。但也让很多优秀的演员在获得了北京户口的同时,失去了大量的演出机会,牺牲了很多人的艺术黄金期。过去很多演员从京剧、河北梆子改唱评剧,总体来说都在东北及华北地区这个范围。截胡人家豫剧小生,吃相有点太难看了吧。可笑的是,自己的小生跑去唱了黄梅戏。这不明摆地暴露你评剧简单,门槛低,谁都能唱嘛。不也正说明,唱评剧的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所以一个剧团、一个剧种,要像一个企业一样: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要把传承弄丢了,那可给什么户口都不好使了。中评是评剧的领头羊,要敢为天下先,要委以重任,要能扛得起振兴评剧的这面大旗。不断地向各地输送人才,而不是一味地窃取。靠输血是活不久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本帖最后由 仝玲 于 2019-11-21 22:21 编辑 ]
作者: 王家    时间: 2019-11-22 20:06

好文章。希望引起重视。
作者: 仝玲    时间: 2019-11-23 12:52

不是说好的“百家争鸣,见仁见智”吗?我也没投错版块啊。我想楼上的大爷您可能是误会了,我跟中评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也只是个爱好者而已。就是觉得评剧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了。您要不喜欢这种论调,下回我说话注意点儿。
作者: 钟供钟秧    时间: 2019-11-24 11:25

好的文章
作者: hyx-sgh    时间: 2019-11-24 19:32

仝玲 老师的文章一针见血,分析的很深刻透彻,是发自肺腑的呼声
作者: 刚正    时间: 2019-11-24 20:26

好文章!中肯!可中评现在还敢号称是评剧院团的领头羊吗?还能做到排出一个新剧全国的院团争相学习演出吗?现在全国评剧一盘散沙,历史断代,宣传靠网友,队伍不壮大!演技也不精!排一部新剧,唱腔不美!唱段不流行!评剧界应该反省了!吃老本还挑肥拣瘦,现在就做不到百花齐放!看宣传资料知道了老艺术家们会的戏也不少啊,怎么今天就只会 杨、秦、花了?!评剧跟不上时代,歌颂新时代的过得硬叫得响剧目哪个是?豫剧可以歌颂忠义千秋,豫剧可以打不尽豺狼不下战场唱了几代人,豫剧远看焦裕禄近瞧李天成。好的剧目,好唱段,为豫剧培养了全国的戏迷!壮大了豫剧队伍让豫剧以中国豫剧自称!无可奈何花落去,评剧已经不能理直气壮的以戏剧界老二自居了。我们生气,我们不服。我们痛心疾首,又有什么用!评剧专业人士根本不屑一顾!我们全国戏迷票友的心声他们听得到吗?我们的文字他们看得到吗?我们的建议他们考虑吗?但愿评剧重拾往日的辉煌。
作者: 仝玲    时间: 2019-11-26 20:49

咦,那个大爷呢?莫非真生气了?我真的不是故意黑中评的,大爷你要相信我。5楼您万万不可用这样的称呼,实在折煞我也。我只是一个话多的“小学生”。6楼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也是主旋律呢。中评以前的《黑头与四大名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都是挺不错的。但知道的人并不多,热度没炒起来就凉了。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