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玉兰艳楼满庭芳——介绍花玉兰一家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评米
时间:
2019-4-29 08:40
标题:
玉兰艳楼满庭芳——介绍花玉兰一家人
玉兰艳楼满庭芳——介绍花玉兰一家人
原创: 息国玲 评剧在天津
息国玲:听众朋友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节,是评剧早期著名演员花玉兰老人88岁的生日,今天,我们的《评剧芳华》节目特别邀请花玉兰老人的大女儿著名评剧演员小花玉兰和二女儿小幼兰来到直播间,参加我们的节目。我们首先祝贺花玉兰老人生日快乐!
息国玲:小花玉兰,您好。
小花玉兰:听众朋友们好,今天能到天津电台参加祝贺我母亲88岁诞辰,我很高兴。
息国玲:小幼兰您好。
小幼兰:您好!
小幼兰:听众朋友们,我是小幼兰,好多年没有和听众朋友们见面啦,今天借贵台给我这个机会,我向听众朋友们问个好。
息国玲:今天是花玉兰老人的生日,本来我们想接花玉兰老人来我们直播间与听众朋友们交流,但又怕累着她,影响她的身体健康。我就在小花玉兰的陪同下,两次到老人家采访。我高兴地告诉大家,花玉兰老人身体很好,您听,她的声音多么洪亮有力。
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花玉兰,今年88岁啦,重阳节是我的生日,借着这个机会我跟大家说几句话。我的生活很好,儿女也挺孝顺,大家听了也很高兴吧!希望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息国玲:听众朋友,别看花玉兰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耳聪目明,精神很好。她热爱生活,对什么事都感兴趣。老人滔滔不绝地向我谈起许多往事儿,演戏的事儿、家里的事儿、周围人的事儿,许多细节讲得都很清楚。我对她的养生之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向我介绍说,她这一生在营养方面特别注意,一直到现在,她的食欲都很好,儿女们孝顺按时买鱼买虾给送来。老人家还给我讲,鱼怎么吃虾怎么做。3月20日我去的那天,老人想吃小白菜猪肉饺子,吩咐保姆下午给她包。所以,老人尽管得过几次大病,但都平安地闯过来了。谈到幸福的生活,花玉兰老人很感谢党。
花玉兰:新旧社会对比,旧社会不养老,不养小,新社会,我这么大岁数啦,还给我八九百元钱,我住院还给我花钱,不是共产党,我能有今天吗?我特别高兴。
息国玲: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花玉兰在评剧舞台上曾红极一时。她原名叫黄东侨,原籍是河北省静海县,1909年生于天津。小时候在天津恒大卷烟厂当童工,13岁时因为经常去剧场看戏,迷上了评剧艺术。15岁时拜艺名叫小白菜的白广杰为师学唱评剧。她的天赋条件好,嗓音高亢宏亮,横竖兼备,继承当时最盛行的李金顺李派艺术,一唱就红了。
花玉兰17岁出关,在寒冷的气候中坚持喊嗓,练就了一副善唱而又从来不哑的好嗓子,逐渐形成了清脆明亮激越流畅的演唱风格,曾与许多著名演员合作演出,后来就自己挑班演出。19岁她在黑龙江省演评剧《花为媒》时,花玉兰演张五可,葡萄红演李月娥,金开芳演阮妈,都是好角儿。花玉兰的代表剧目有《桃花庵》、《珍珠衫》、《棒打薄情郎》、《黑猫告状》等,其中,《桃花庵》、《黑猫告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北京蓓开公司灌成唱片。
陈妙婵唱慢板:我闻听太太说其故,低头不语自己个思乎。这其中一定是有缘故,这一段的情由叫我发糊。在禅堂生姣儿送在了姐姐的府,为什么太太说她的子女全无。想必是我的娇儿他命不长久,也许是天花痘疹把儿的命无。一阵阵心酸想起了我的夫主,扑簌簌两眼滚下了泪珠。我那回不来的夫哇,我只是哭啼啼没有出路,
窦氏唱:走至且近问了一声仙姑。
[
本帖最后由 评米 于 2019-4-29 08:42 编辑
]
作者:
评米
时间:
2019-4-29 08:52
息国玲:花玉兰的嗓音高,相当于B调一个眼的弦,而她唱得那么冲,游刃有余,真是少有的好嗓子。请欣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天津评剧院的音乐工作者赵玉兴在花玉兰老人家里录的两段唱。先请听《雪玉冰霜》选段“观画”
秦雪梅唱:丫环起帘把房进,慢闪二目看四方。倒也幽雅很清静,雪白的顶棚配着粉墙。在墙上悬挂着八张画,真正是巧手工笔又把色儿装。第一张一个男子两个女,那本是下书的小崔香。第二张两个男子一个女,阎婆惜喜爱的张三郎,不忿的是宋江。第三张一个男子两个女,女子启户男子爬墙。看罢一会儿明白了,那本是红娘下书请张郎。第四张两个男子又是一个女,年少的手挑着床帐看红妆。年老站在窗棂外,手捧着胡须气昂昂。老的是董卓少的是吕布,女娘儿是貂蝉王允的梅香。第五张楚平王占吴氏女,第六张宠爱妲己乱朝纲。第七张幽王褒姒狼烟起,第八张杨贵妃醉酒就在卧龙床。
息国玲:听众朋友,您听这段唱词还是很新鲜的吧。评剧《王少安赶船》是李金顺的代表剧目。当初,李金顺在东北时,跟京剧班一起演出,由李金顺的这出小戏演大轴。京剧界的朋友故意在前面安排了许多武打戏,李金顺的这出戏是很有魅力的能使全剧场一千多人鸦雀无声地欣赏她的演唱艺术,压住了台。在李金顺和花玉兰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花玉兰在哈尔滨时与李金顺住一栋楼,花玉兰住二楼,李金顺住三楼。李金顺是著名演员,花玉兰那时还小。一天,花玉兰在家里哼唱《王少安赶船》的唱段,李金顺在楼上听见了,问“这是谁唱的?”有人介绍说,“是住在楼下一个小女孩唱的。”李金顺说:“叫上来瞧瞧。”花玉兰上了楼,给李金顺唱了一段,李金顺很高兴,说“好好学吧!将来准错不了。”花玉兰演唱的《王少安赶船》选段:
张翠娥唱:满面含羞启朱唇,你在我的篱门影住了身。低着点声音你是少往前进,听说听道的稳住你的那个心。我问问你呀,在河边用银砸船何等心意,你小看我呀,渔家的贫女我是一个使船人。总叫你爱我不嫌弃,你也该访问个名儿姓儿再托一个媒人。人家哪像你呀,任意儿耍笑你不思人伦,你呀你呀忘却了男与女授受不亲。总叫人有爱我的心意,难道说人家就有爱你的心,自觉着奇美你的人品生得好,自觉着俊貌就是你这么一个人。世界上的人呀,比你出众的男子多多的有,你比那猪八戒能强上几分。
息国玲:花玉兰的横音也很好,具有大口落子粗犷豪放的凤格,她在评剧《棒打薄情郎》里的那句“这不是莫稽莫大老爷吗?我那救了命的恩人。”一句横音顿音用的就很出色,每次演出时,一定是“满堂彩”,嬴得热烈的掌声。小花玉兰,您的嗓音好听,您给我们学唱一下吧。
小花玉兰:好!我母亲的嗓音高亢嘹亮气特别足,横声也特别好,吐字也特别清楚。在过去哪有什么音响啊,无线电话筒啊,全凭演员的功力,她能灌满了剧场后排的观众听着效果都特别好。我学得好,现在我学一下我母亲在评剧《棒打薄情郎》里的那段唱。
(金玉奴唱见强人不由我又气又恨)
息国玲:从小花玉兰仿唱的这两句中,我们可以听出,花玉兰在她独特的横音处理中,把金玉奴对莫稽负心的恼恨和讥讽表现得非常强烈,人木三分。我想,这是她能获得观众热烈掌声的主要原因。
花玉兰在艺术上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好的天赋条件和刻苦努力以外,还得力于她的爱人陈艳楼的帮助和支持。
陈艳楼原名陈克富,1906年12月22日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大阳其甫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村里经常来莲花落班社,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便拜艺名月牙红的马虎廷为师学艺,唱旦角,就是男旦。六年以后出师,与金开芳、成国祯、李岱、孙福盛、刘兆祥等人合作,到各地演出,后来改演小生。陈艳楼25岁时,与名演员花玉兰结婚,夫妻俩“妇唱夫随”,密切合作了一生。陈艳楼聪明好学又有心计,多才多艺。他演过旦角、生角,会吹拉弹唱,舞台经验丰富,除了参加演出,还为妻子改编剧本、导戏。评剧《黄氏女游阴》中用的许多彩头,都是他亲手操作。后来,他也演老生戏。我看过他在评剧《秦香莲》中扮演王延龄的一张剧照,戴着纱帽,穿蟒,气质高雅,端庄大方。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大女儿小花玉兰和二女儿小幼兰也步入了评剧艺术的殿堂,陈艳楼又倾注了满腔心血培养两个女儿,使她们逐渐掌握评剧艺术,并且成才。陈艳楼还要负责联系业务和对外交往,十分辛苦。
建国以后,陈艳楼带着女儿参加了天津集体所有制的新育文化剧团。1954年参加了北京市评剧团。1955年中国戏曲学校建立了地方科评剧班,陈艳楼和花玉兰被聘为教师,为评剧艺术培养接班人。当我向花玉兰老人问起老伴时,她是这么说的。
花玉兰录音:“我爱人对我很负责任,给我排戏,教我词,戏排得挺好。我的老伴儿这一辈子不容易,对他的儿女也挺好,严格,不放松,如今我们还怀念他。”
息国玲:花玉兰和陈艳楼台上是一对搭档,台下是一对恩爱夫妻,从他们1930年结婚到陈艳楼去世,在一起生活了五十多年,从来没有吵过嘴。花玉兰老人还高兴地对我说,陈艳楼扮相好,免不了有人找,有人请,但陈艳楼作风正派,忠于妻子,下了戏拒绝一切应酬,回家与老婆孩子团聚。
他们俩是评剧界令人羡慕的一对伴侣。看来,夫妻间相敬如宾是长寿的原因之一。有了陈艳楼,花玉兰才更光彩照人。
小花玉兰对父亲给予自己的关怀体会最深,小花玉兰,您把自己的情况向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
小花玉兰:我父亲为了让我接好母亲的班,叫我退学从艺,我虽然没有实现上大学从医之梦,但我父亲在业务上着力培养我,用重金请老师教我学表演,请京剧老师教我学舞剑,请白云生老师教我昆曲《秋江》,到唐山请老师教我皮影。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例如剧团经常出去跑码头,坐大车一般都很辛苦,我父亲在大车上给我搭小屋,给我遮上阳,怕我受凉,感冒,影响演出。这些关怀都是为了使我更好地成才。
作者:
评米
时间:
2019-4-29 08:58
息国玲:前几天,当我和小花玉兰谈起她的父亲对她的培养时,小花玉兰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热泪,因为当时在场的人比较多,又守着我她跑出了屋子,到楼道去哭。的确,父母在她的身上付出的太多据我所知,1950年,小花玉兰当了主演以后,母亲为了突出自己的两个女儿,主动退出了舞台,我给算了一下,那时,花玉兰才41岁。按她的嗓音条件,还能再唱20年,而她心甘情愿地转到后台,辛勤地为女儿操持琐事。女儿演出时,她和丈夫一个顶上场门,一个顶下场门。演出完了,帮着收拾东西。1958年,小花玉兰从北京调到天津评剧院工作,陈艳楼为照顾女儿,离职回到天津。他们不仅培养了大女儿和二女儿,还把另外四个孩子也都培养成才。老三是儿子陈会群,北京师大毕业生,现为河北省水利厅设计十院高级经济师,老四是儿子,叫陈义群,毕业于天津医学院,现在是滨江医院的主任医师。老五是女儿,叫陈佩玲,原是评剧演员,后在天津童鞋厂当检验,现已经退休。老六是女儿,陈佩云,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现在辽宁省经贸厅工作。在一个早期评剧演员的家中,能让六个孩子都成才,这是很难得的。这也是陈艳楼教导有方。
陈佩云说录音:“我父亲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我们都非常怀念他。因为我父亲一生除了献身他的评剧艺术之外,很早离职就是为了培养子女,他已经把我的两个姐姐培养成了著名评剧演员。他很尊重我们的意愿,支持我们读书,并教导我们好好读书,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到底,不要半途而废,这样才能成才。我按照父亲的教诲,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外贸工作,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很怀念我的父亲,没有父亲的教诲,我也不会有今天。”
息国玲:听众朋友,陈艳楼老人把儿女们都培养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赢得了儿女和社会的尊重。晚年,他还参加过四面钟街办事处的工作,1983年7月因病逝世,享年78岁。
现在我们再介绍一下我们的两位嘉宾—小花玉兰和小幼兰。小花玉兰原名叫陈佩华,1933年生于天津,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就显露出艺术才华,八岁时,演娃娃生,就能与母亲一样唱B调,这可是够高的。她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勤奋努力一登台就当主演,从没演过丫环彩女。她的音质纯音域宽,有一股很好听的水音儿,唱腔委婉细腻,清新华丽,擅长演大家闺秀,代表剧目《二度梅》、《拜月记》,《牛郎织女》、《西厢记》等。
她的妹妹小幼兰,原名叫陈佩荣,1935年出生,从六岁开始就跟姐姐一起在戏中演娃娃生。因为小,演出时心里没根,就斜着眼睛偷偷标着姐姐,看姐姐怎么唱她就怎么唱。有时,唱不上去,就急哭了。唱好了,下场以后,大人就送她一件小礼物,表示鼓励。1948年,小幼兰开始跟父母学戏,跟姐姐一同练功,一同演戏,形影不离。在评剧《白蛇传》中姐姐演白蛇她演青蛇。在评剧《拜月记》中姐姐演王瑞兰,她演蒋瑞莲;在评剧《西厢记》中,姐姐演崔莺莺,她演红娘;在评剧《人面桃花》中,姐姐扮演杜宜春她扮演崔护;她们姐妹是评剧舞台上引人注目的一对新秀。我在她家中看到北京自来水公司献给她们姐妹的一面锦旗,上面题着“永远为人民服务,把一切天才和智慧献给伟大的党和祖国”。1958年姐妹俩一同调到天津,小幼兰被分配到天津评剧院二团工作。
小幼兰要求进步,1960年入党。以后还担任了演员队队长,搞党务,当工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后,就脱离了舞台。现在已经退休,工作需要时,还给青年演员们说戏。1995年,小花玉兰和小幼兰给天津评剧院的青年演员江辉和赵斌排演了评剧《庵堂认母》。
两位陈老师,你们给听众朋友们唱一唱这出戏吧!正好,一旦一生。小花玉老师演王志贞,小幼兰老师演徐元宰。
小花玉兰、小幼兰:好。
息国玲:按剧情的发展顺序来吧
请大家欣赏徐元宰上场时的一段慢二六唱段“天地无边路绵长(略)”
息国玲:听众朋友,艺术界有一种现象,即演员世家(或称艺术世家)。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一个家庭里,如我们今天介绍的花玉兰、陈艳楼是老一代,小花玉兰小幼是第二代。一般说来,看得见的,有一定技术性的行业容易在家庭中传承,如中医绘画、书法、能工巧匠、电影演员、戏剧演员等。戏曲艺术也属于这种,因为演员要用演唱、念白、做功、舞蹈等手段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剧本的主题思想,而唱、念做、打是可见的,容易模仿继承、发展。像花玉兰继承了李派艺术,小花玉兰又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小花玉兰、小幼兰从小受家庭熏陶,与父母的爱好一致,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姐妹间的督促鼓励,再加上刻苦努力,广采博收所以扶摇直上,迅速成才。这种现象是人才培养中的一种特殊人才传承链,叫血缘型人才链。如史学家司马谈和司马迁;文学家苏洵与苏轼、苏辙;京剧梅家上下四代,第一代梅巧玲,第二代梅竹芬,第三代梅兰芳,第四代梅葆玥、梅葆玖;京剧谭家七代,第一代谭志道,第二代谭鑫培,第三代谭小培,第四代谭富英,第五代谭元寿,第六代谭孝增,第七代谭正岩。以上这些都是单个下传纵向血缘性人才链继承发展的例子。再举一个横向血缘性人才链继承发展的例子,南京艺术学院小提琴教授盛雪,他的下一代十个人也都从事小提琴演奏或音乐工作。盛中国是中央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华是上海音乐学院讲师、小提琴演奏家;盛中真是新疆艺术学院钢琴教师;盛中秀是广州珠影管弦乐团小提琴演奏员;盛中光是南京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员;盛中龙是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员;盛中翔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生;盛中丽是中国环境问题研究会艺术部演出队首席小提琴独奏演员;盛中红是战友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员;盛中新是中央广播管弦乐团小提琴伴奏员。毫无疑问,这与遗传,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严格教授和刻苦努力等都有直接关系,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成才。
好。非常感谢小花玉兰和小幼兰参加我们今天的节目,最后让我们祝花玉兰老人健康长寿,同时也祝你们二位永葆艺术青春!合家幸福!
小花玉兰、小幼兰:好,谢谢!
(编者按:这篇文章转载于息国玲老师著作《评坛春秋广播记行》)
作者:
评米
时间:
2019-4-29 09:44
[attach]67515[/attach][attach]67516[/attach][attach]67517[/attach][attach]67518[/attach][attach]67519[/attach][attach]67520[/attach]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