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谈谈评剧乐队的伴奏与唱腔板式
[打印本页]
作者:
钟供钟秧
时间:
2017-8-14 13:21
标题:
谈谈评剧乐队的伴奏与唱腔板式
刘爱音:谈谈评剧乐队的伴奏与唱腔板式
原创2016-07-13刘爱音
刘爱音
系中国评剧院乐队队长、青年鼓师、著名鼓师张剑冰弟子
评剧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了戏曲百花园中璀璨的仙葩,评剧唱腔也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
唱腔在评剧舞台上是及其重要的,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演员都要用唱腔来表达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不同的思想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就会用不同的唱腔板式来表现。这样一来,评剧丰富的唱腔板式的重要价值就不言而喻,演员通过用唱腔来抒发情感,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舞台上展示出了评剧的风格、板式的特点、唱腔的魅力。本文简单谈谈评剧乐队的伴奏与唱腔板式。
一、评剧乐队的伴奏方式及乐队演变
作为一名鼓师,不仅要带领文乐来配合演员的唱腔,而且要带领打击乐配合演员的“唱念做打舞”,音乐需要时还要指挥乐队,配合舞台上各种情感抒发。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鼓师属于三军司令,指挥着千军万马,乐队演奏出来的动静就能体现出这个鼓师的水平,乐队的好坏也全凭鼓师的带动。所以说,在评剧舞台中,鼓师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托腔儿保调儿”是评剧板胡的伴奏特点,而“搂腔儿打挂儿”是评剧板鼓的伴奏特点,并且形成了评剧乐队“托、保、随、带、入”的伴奏方式。过去的伴奏方法,用行话说就是“兜下句儿”,简单说就是伴奏从一句唱词的后半句进入,只伴奏后半句儿。过去的老艺人不识谱,演出时也不用谱子,伴奏时全凭肚子里的“玩意儿”和舞台经验。到解放后,演员成为了新文艺工作者,演奏员学习了乐理知识,演出时需要看谱子来伴奏,其中还要“画”谱子,但是伴奏的方法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几乎还是传统的“兜下句儿”。到了七八十年代,评剧已经有了配器,不是所有乐器都演奏唱腔了,而是每个声部都要演奏自己的配器。到现如今,无论是唱腔部分,还是音乐部分,都需要配器来增添音乐的色彩,现在的乐队编制,也比较齐全了。
现如今,评剧舞台上的乐队编制从过去的板鼓、板胡、梆子、竹笛等几件乐器,发展到现如今的打击乐组:包括板鼓、梆子、大锣、小锣、铙钹、大小堂鼓、吊镲、大筛等乐器;弦乐组:包括板胡、评二、中胡、低胡、二胡等乐器;弹拨组:包括扬琴、琵琶、三弦、中阮等乐器;管乐组:包括笙、笛、唢呐、管子等乐器;低音组:包括大提琴、贝斯、合成器等乐器。
齐全的乐队编制解决了舞台需求,给舞台上增添了音乐色彩,对演奏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演奏员要熟悉唱腔的板式结构,包括唱腔的旋律和节奏的变化等。现如今不仅要熟悉这些,还要熟悉配器,尤其是在唱腔节奏有变化时,或是音乐需要突出时,每个声部都要把自己的配器演奏好,体现自己的作用,这充分体现出乐队的“一棵菜”精神。
作者:
钟供钟秧
时间:
2017-8-14 13:25
二、乐队的伴奏特点离不开演员的演唱风格
众所周知,中国评剧院成立后有两个较有名气的女演员,一个是小白玉霜老师,一个是新凤霞老师,他们各自都形成了自己的流派。为小白玉霜老师伴奏的鼓师是郑书翰老师,琴师是杨殿荣老师;为新凤霞老师伴奏的鼓师是夏友才老师,琴师是徐文华老师。在工作中,演员和伴奏老师多年相互配合,研究唱腔艺术,通过舞台演出实践,形成了各自的伴奏风格。
郑书翰老师在为小白玉霜老师伴奏唱腔过程中,鼓套子垫的比较少,唱腔中几乎不垫鼓套子,关键的时候打几下,那几箭子打得及其重要。比如在节奏有变化时,或是要转板时,尤其是到了要劲儿的时刻,听着那几箭子,打得就过瘾、解气,用行话形容就是“下下打得都是金钱眼”。郑书翰老师的演奏特点就是简单大方、节奏明朗、轻重分明、打得讲究,每一个鼓套子都有说辞,与杨殿荣老师演奏的板胡配合默契,从而形成了白派的伴奏风格。
夏友才老师在为新凤霞老师伴奏唱腔过程中,鼓套子打得比较多,行话说就是比较“碎”。他结合了新凤霞老师的唱腔特点,尤其是在“疙瘩腔”中,也用鼓套子量着尺寸,句与句之间的过门垫鼓套子,有时甚至字与字之间的小过门也垫鼓套子。其实,这样对鼓师的要求非常之高,必须要把演员的唱腔吃透了,而且在把握节奏的时候不能晃,不能拖泥带水,每一下鼓套子都要和演员的唱腔配合得严丝合缝。夏有才老师的演奏特点就是无论轻重缓急,鼓套子都是风雨无阻,虽然打得多,但是灵活多变,使乐队与演员在配合的同时,谁也甭想跑出去,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与徐文华老师演奏的板胡默契配合中,从而形成了新派的伴奏风格。
三、浅析评剧的唱腔板式
评剧唱腔板式可以分为主与属两类,既主体板与附属板。主体板也是评剧唱腔的基本板类,它共分为五大类,即“慢板”类、“二六板”类、“垛板”类、“流水”类和“散板”类。附属板则是由导入板类和终结板类组成。其中,导入板类由“尖板”、“导板”、“搭调”、“大安板”、“小安板”等组成;终结板类由“甩腔”、“溜板”、“扣板”、“顿板”、“锁板”等组成。
说一下“慢板”类,“慢板”在各种板式中是速度最慢的板式,多用在大段的叙事和抒情,包括身世的介绍、遭遇的陈述、痛苦的回忆等等。“慢板”包括:“三眼”(分为“慢三眼”与“快三眼”)、“反调大慢板”、“凡字调大慢板”等板式。“三眼”一般在女腔中运用的比较多,在评剧《秦香莲》一剧中,秦香莲的很多唱腔是以“三眼”为主的。如“宿店”一折中的“千山万水”、“闯宫”一折中的“三年前”、“琵琶词”一折中的“华堂上”、“见皇姑”一折中的“观只见”等名段,都是“慢三眼”板式。“杀庙”一折中“家住湖广”这段唱则属于“快三眼”。
“反调大慢板”首次出现在新凤霞主演的评剧《无双传》的“清秋凉夜”一段中,这是一个新的评剧板式,评剧唱段中从来没有过,该板式借鉴了河北梆子“大慢板”的旋律,在评剧传统的“反调”基础上发展而来。
“凡字调大慢板”首次出现在评剧《乾坤带》“金殿上保本无指望”这段中,这个板式是新凤霞与音乐工作者共同创造完成的,吸收了京韵大鼓的“凡音”、山东“梨花调”的悲腔哭音、山西梆子的滑音哭腔,并借鉴了京剧的“大慢板”,创造性地增加了评剧“大慢板”的曲牌。
“二六板”类包括:“小生二六”、“原板二六”、“顶板二六”、“抒情二六”、“高拨子二六”等板式。在过去,评剧属于三小戏,男生的唱腔几乎以“二六板”为主,板式结构是由眼上张嘴、落在板上,上句六小节,下句六小节,构成了“双六”,所以称为“二六板”。“与驸马打坐”是评剧《秦香莲》中包拯的经典唱段,殊不知,这段唱腔最开始采用的是“原板二六”,但魏荣元老师觉得这个板式体现不出包拯这个人物的当时的内心情感来,之后就和音乐工作者共同研究,借鉴了“小生二六”的板式结构,最终才创作出了这段著名的唱腔。
对于其他板式,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予以详细介绍。
评剧在戏曲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她的唱腔艺术博大精深,而且通俗易懂、耐人寻味。作为一名评剧工作者,我们要继承好前辈艺术家们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多学习、多实践,将原汁原味的评剧艺术完美的呈现在评剧舞台上,不断促进评剧乐队与评剧唱腔板式进一步发展,丰富评剧艺术宝库。
很早之前,我就有意为“松说评剧”写点关于评剧音乐或评剧伴奏方面的文章,普及一下评剧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和戏迷票友们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但由于本人评剧理论知识有限,文笔一般,所以一直也没有成形。借此“松说评剧”公众号运营一周年之际,我特对我这些年伴奏的舞台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写成了这篇文章,与各位戏迷朋友进行交流,如有不妥之处,烦请批评指正,并祝“松说评剧”一周年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7-8-16 07:11
希望多看到以上文章,对学习评剧伴奏会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
业余玩家
时间:
2017-9-11 20:28
真是好文章,希望多发表,太戚谢您了。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