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评剧的音韵是普通话? [打印本页]

作者: 钟供钟秧    时间: 2017-8-14 11:54     标题: 评剧的音韵是普通话?

评剧的音韵是普通话?2017-08-08筱钰鹏
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音韵,京剧的中州音湖广韵,南昆的洪武正韵,北昆的中原音韵等等,那么评剧的音韵是什么呢? 有人会说,评剧的音韵是普通话,这种说法貌似已经成为评剧界的主流,但是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研究探索评剧的音韵要从评剧的根入手,我们都知道评剧发源地在冀东地区,发祥于天津,冀东地区的方言的特点就是常说的那种“老奤儿”味,从金开芳先生和任鹤声灌制的早期的唱片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听到那浓郁的冀东方言。
后来评剧进入天津,出现了许多评剧女伶,她们也是评剧界第一代女演员,如:李金顺、花莲舫等,再到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评剧皇后白玉霜,这时期评剧的音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冀东方言开始向北京话发展。从评剧女皇刘翠霞先生的唱片来看,许多吐字归韵吸收了很多的天津方言。有一部分演员去了东北,吸收二人转的艺术特色,也形成了另一种风格,但是这些演员所有的唱腔基本遵循一个标准,那就是冀东方言。
建国后,评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如北京的小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花月仙等,天津的鲜灵霞、六岁红、李文芳、羊兰芬等,东北的夏青、鑫艳玲、花淑兰、韩少云、筱俊亭等,此时的评剧,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各地方的艺术特色逐渐形成,相应的,评剧的音韵也发生了变化。如,在北京,无论是念白,还是唱腔,中国评剧院逐渐开始大量吸收北京话,以新凤霞、李忆兰为代表;在天津,天津评剧院吸收天津方言,以鲜灵霞、六岁红为代表。无论是中评,还是天评,还是沈评,虽然都吸收了当地的语言特色,但仍然都遵循以冀东方言为基础音的原则!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评剧的音韵基本上确立在以冀东方言为基础音,并大量的吸收了北京话、天津话等,正是因为评剧这样接地气的与当地语言充分结合,导致了评剧大受观众欢迎,红遍了大江南北!
不过近几年评剧的音韵又发生了变化,现在好多专业演员把评剧的音韵定为了普通话,我感觉把音韵改为普通话就意味着对评剧根本的改变,这一点对评剧的发展是致命的,好多所谓的倒字都要进行改革。这就面临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究竟何为倒字?有人说,不按普通话四声的标准发出来的字音为倒字。第二,何为字正腔圆?有人说按普通话四声规范才叫字正腔圆。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一个地道的上海人,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这就是字正腔圆。但是不知为何有的人把“字正腔圆”的字义理解错误,把“字正腔圆”和普通话四声联系起来,认为按照普通话的一至四声念出来唱出来就是“字正”了,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京剧、豫剧、河北梆子、沪剧等戏曲都没有办法做到“字正腔圆”,因为它们的音韵都不是普通话!对于评剧的“字正腔圆”,我个人理解,应该是按照评剧的音韵去规范字正的问题,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唱对,腔自然就圆了,所谓的“字正”绝非是以戏普通话的四声为准!
好多专家和演员提出评剧音韵应是普通话,其中的原因,我大概总结了以下,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评剧音韵是普通话,大家都能听得懂;
第二,        用普通话做为评剧音韵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第三,新凤霞的《刘巧儿》全都是用普通话的四声来唱的,中国评剧院至今都是这么规定的,评剧音韵是普通话。
针对以上三个观点,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评剧为了让别人听懂那就定为普通话,那要是让外国人听懂是不是就要改成英语、日语、韩语呢?
第二,对于与时俱进这种说法,我只能说豫剧、越剧、黄梅戏、沪剧它们都太“落后”了,不能和评剧一样,不能“与时俱进”,因为它们的音韵都是方言。
第三,作为评剧的一出比较成功的现代戏《刘巧儿》,新凤霞之所以用普通话来演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建国后,新中国开始推广普通话,促进文化交流,因为那个时候条件有限,有的地方连广播都听不到,推广普通话的难度可想而知。那时评剧在全国遍地开花,青海省、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省都有评剧团,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评剧《刘巧儿》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宣传普通话的工具。但是,评剧《刘巧儿》也绝非都是普通话,很多地方也透露出方言,它的音韵还是冀东方言,比如《刘巧儿》中的“无形的线儿牵向远方”中的“牵”,再比如“河里的青蛙”的“蛙”,还有“难道说你就是那铁石的心”的“说”等,还有很多都不是普通话。除了《刘巧儿》,《祥林嫂》《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这些中国评剧院的看家戏的演唱音韵都不是普通话。所以,“评剧音韵是普通话”的这种说法欠妥当。
评剧作为中国戏曲第二大剧种,如果连自己的音韵都搞不清楚,那就是这个剧种的悲哀,也是演员和专家的悲哀。如果“评剧音韵是普通话”这种说法成为评剧界的主流,那评剧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因为把评剧的根忘了,丢了。如上所述,我认为,评剧的音韵是冀东方言,并大量了吸收北京话、天津话等。评剧音韵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专家,每个演员去深思.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