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评剧《大汉名臣》首场公演
[打印本页]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3-9-22 15:56
标题:
评剧《大汉名臣》首场公演
作者:独步天下第一人
2013年9月18日,由顺义区文化委员会精心打造的原创历史评剧《大汉名臣》在顺义区影剧院进行首场公演。北京市文化局领导、顺义区委中心组成员、顺义区各处级单位一把手领导及部分评剧表演艺术家与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大汉名臣》由顺义区文化委员会副调研员胡广星编剧,邀请著名评剧导演刚立民执导、著名戏曲作曲家张春景、董志军谱曲,中国评剧院主力演员孙路阳领衔主演。该剧唱词清雅、悬念跌出、文武兼备、大开大合,演出阵容强大,舞台气势恢宏,是评剧中难得一见的文武大戏。
原创历史评剧《大汉名臣》讲述的是东汉初期,骑都尉张堪升任渔阳太守,上任途中有民女投状,状告幽州刺史欺压百姓、强抢民女,张堪查清幽州刺史凉刚及其侄儿凉冰与匈奴内外勾结,拥兵自重,张堪不畏权贵,与邪恶势力视死抗争,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并率部击败匈奴,张堪任渔阳太守后,亲率军民开荒种稻,开稻田八千顷,使渔阳富足安泰。
编剧胡广星介绍说:张堪这个人物很值得挖掘与打造。张堪是东汉初期的渔阳太守,他在任八年,勤政廉洁,一心为民,上任之初,除奸恶,抗匈奴,安定社会,他最有影响的功绩是带领军民开荒种稻,在狐奴县(今天的顺义北小营镇)种稻田八千顷,为华北北部地区水稻种植开了先河,他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顺义人称为“北方种稻第一人”。张堪是顺义历史文化的源头。在顺义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物中,张堪是第一人,记载的这么完整、这么详细,以前没有过。今天我们要传承顺义历史文化,就必须从张堪开始。我们将张堪这一历史人物搬上舞台,就是让顺义人更多地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张堪这个历史人物,更好地传承顺义历史文化。张堪是清正廉洁的典范。张堪为官,一生清贫,在蜀郡任太守两年,掌管的财宝无数,他离任时却是“一架破车返京城”。在渔阳做太守八年,最后病死在返京的途中。他这一生四处奔波,甘守清贫,忠于职守,一心为民,是为官者的榜样。今天演义张堪事迹,就是给我们一些教育与启迪,为更好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提供一个活的教材。北京精神、顺义精神是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是北京人民、顺义人民长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精神。张堪,勤劳朴实,脚踏实地,而又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将南方水稻引到北方,是开创性。“同心向上、开拓创新、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顺义精神与张堪教化民众,所形成的淳朴民风是一脉相承的,顺义精神是历史文化的结晶与积淀。所以,写这部戏既具有历史意义,也有实现意义,很值得去写,去演。
胡广星介绍说:这部戏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评剧中引入京剧的开场武打,这在评剧中是少有的。评剧一般以文戏为主,加入武戏的不多,而设置开场武打,参与武打的演员多达二十余人,这在京剧中可以见到,在评剧中非常难得。这台戏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文武兼备,大开大合,很有观赏性。二是大花脸唱大悲调。戏曲中一般大悲调都就女演员演唱,基本上属青衣的专利,由大花脸唱大悲调,这在评剧表演中属于首创。过去有过男演员唱大悲调,但大花脸唱大悲调,这确实是一个创新,是一个尝试,这也是开了评剧表演中的一个先河。三是强大的乐队美妙绝伦。这台戏的乐队人员有30多人,看过这台戏的人都对这个乐队赞不绝口,这个乐队的指挥是国家一级鼓师,乐队成员基本上都是优秀的乐手,整台演奏气势恢宏,尤其武场,更是另人振奋,这样的乐队在评剧表演中难得一见。
通过这台剧目可以看出,近几年,顺义民营剧团发展迅速。区县的民营院团演这么大的戏,在顺义属首次。凌空评剧团是顺义的一个民营剧团,建团也只有五六年,演员都来自基层。而这台大戏需要角色演员十几个,武打群众演员也得十几人,而且乐队得有文武场,对乐队的要求也很高。而这样的民营院团却汇集了众多专业演员,有中国评剧团主力演员孙路阳领衔,有来自河北廊坊评剧团、石家庄市评剧团、哈尔滨评剧团、北京昆曲剧团等多个省市、多家院团的演员、编导人员参与,汇集了一台精彩的历史大剧,使本剧达到了专业水平,这也为民营院团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模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据悉,本剧将参加北京市优秀剧目展演,于2013年9月20日、21日晚7:15,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连续演出,还将参加全国的优秀剧目评选等活动。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