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如何促进评剧的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pj_qupu    时间: 2008-7-1 16:11     标题: 如何促进评剧的发展?

在一个评剧群里看到这样一段话,不知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人们说,连京剧这个最大的戏曲剧种还在疾呼"拯救京剧、振兴京剧",何况评剧乎?观众们特别是青年观众们不大去看戏曲了,自从有了电视这个物什儿,戏曲的市场就被无情地瓜分了。我也是属于新时代的人,并且更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呆过十多年,对这一点十分清醒。如今的世界是电影时代,现代快节奏音乐的时代,光是火箭飞上月球就有十多次了。当年的大街上跑着几辆汽车就已经是现代化,而现如今到夜里十点主要街道仍然堵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我们的戏曲依然迈着高底靴的四方步,一摆三叹,一个过门胡琴要拉上二十五秒,一个情节要通过程式转六个弯子,这样的速度是太慢太慢了。
于是剧团有了人浮于事的感觉,明显的例子是当年布满大半个中国的评剧团在没有好剧目缺乏好演员的前提下,消减人马,盛况不再,如今是否还存在三分之一都很难说了。然而凡事却又不能一刀切,在大形式完全一样环境完全平等的前提下,有许多当年相对势弱的剧种却在振兴自身的同时超过了评剧,也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 中秋夜色    时间: 2008-7-1 16:36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是当今的主题,改革的速度与戏曲的节奏是两码事.评剧隶属于地方戏,有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自己的生存空间.各地日益壮大的戏迷队伍和我们的网站的建立及推广,不都是评剧发展的催化剂吗?现在走的就是一条专业队伍与业余票友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路子.没有业余戏迷专业失去了基础,没有专业队伍戏迷不可能健康向上的发展.
作者: 闲情    时间: 2008-7-1 23:41

非常赞成中秋夜色先生的看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戏曲艺术的“慢条斯理”没有必然的联系。
    戏曲承载着中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乃至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艺术的戏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剧团、业余爱好者以及普通观众严重断层的问题!正如中秋夜色先生所讲的那样,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没有足够的受众群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专业剧团的引领和推广,戏曲也不可能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人就是这样,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将到了博物馆的时候才会有人提出抢救的。当然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缺乏创新自然也会落后于时代。改革开放戏曲必然也会面临改革的抉择问题,政府部门如果像在加入WTO时保护我们的诸如汽车等产业那样下的那一番工夫的话,如果像文革时像宣传样板戏那样重视的话,那怕像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样宣传和发展戏曲的话,如果我们的专业队伍能够务点正业、多出人材多出精品的话,如果我们的新一代演员有前辈老艺术家那样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话------总之,戏曲离寿终正寝的日子不远了!可惜了我们这些对戏曲仍充满热情的戏迷朋友了!
    上述言论虽显消极和伤感,但却是一个戏迷内心真实感受!盼望戏曲有一天复现生机,热切地盼望着!!!

[ 本帖最后由 闲情 于 2008-7-1 23:46 编辑 ]
作者: gwf88    时间: 2008-10-12 07:31

非常赞成中秋夜色先生的看法
作者: 异想天开    时间: 2008-10-16 07:39

这是每个评剧爱好者的共同心声!
作者: 夕阳红戏迷    时间: 2008-10-16 18:07

生活节奏过快,工作过忙不一定全是好事,身体会出现"亚健康"状况,多听听评剧消遣一下,身体会真的健康起来,有利于自己和家庭,好处多了!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作者: pj_qupu    时间: 2008-10-16 18:26

引用:
原帖由 夕阳红戏迷 于 2008-10-16 18:07 发表
生活节奏过快,工作过忙不一定全是好事,身体会出现"亚健康"状况,多听听评剧消遣一下,身体会真的健康起来,有利于自己和家庭,好处多了!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支持!
作者: gwf88    时间: 2008-10-19 06:21

希望专业人士多发表一些看法,或多发表一些专业人士访谈录,以正确引导新手快速入门
作者: gwf88    时间: 2008-12-3 07:47

希望本网站有专业剧团的琴师和演员多多参与,对新手进行指导,有利于评剧的 普及和发展。。。。。。。。。
作者: 吴爱萍    时间: 2008-12-6 08:11

希望业内人士多努力 社会多支持
作者: 老骥    时间: 2008-12-14 19:27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评剧艺术扎根民间,面向群众。凡是群众喜欢的艺术,它是不会消亡的。虽然曾经受到了电视的冲击,但电视又为评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几年,电视节目也陷入了低迷,一花独放的局面已风光不再,群众对文艺形式的喜爱向多元化发展,评剧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之花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作者: 老骥    时间: 2008-12-16 20:44

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评剧发展艰难,哪一行不艰难?
作者: 中秋夜色    时间: 2009-1-7 10:21

老骥很乐观,在网上也很活跃,不减当年呀,人生就得如此,人生就应该如此,祝 你一切顺利!
作者: 老骥    时间: 2009-1-7 15:37

谢谢!有了中秋夜色朋友,又有了夜色中秋朋友。才见帖子说为了多下载曲谱,可以注册两个号码,不会是分身法吧?
作者: 老骥    时间: 2009-1-7 16:11     标题: 关于电视

对于电视这个物什儿,让人即爱又恨。但它毕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您说它瓜分了戏剧市场,这是事实,但它也会对戏剧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试想:一个大剧场能容纳几千观众?一场现场直播又会有多少万人观看?奥运会电视转播最能说问题。没有电视转播体育事业能有今天这么繁荣?戏剧为什么就不能借鉴体育的路子?再说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或者说是能买得起票舒舒服服地到剧场里享受?不要只看到票房的收入减少了就说是评剧事业如何如何,让我说评剧事业可以借电视的翅膀腾飞。
作者: hyx-sgh    时间: 2009-1-7 17:48     标题: 支持老骥

完全同意老骥的观点,支持
作者: pj_qupu    时间: 2009-1-7 18:04

支持
作者: 夜色中秋    时间: 2009-1-8 15:21     标题: 回老骥

谢谢!有了中秋夜色朋友,又有了夜色中秋朋友。才见帖子说为了多下载曲谱,可以注册两个号码,不会是分身法吧?

您说得没错,出自同一生产车间,呵呵!
作者: 老骥    时间: 2009-1-8 17:28

中秋夜色,老成持重;夜色中秋,锐意进取。佩服!有才!只是——别累着!


作者: 伯乐    时间: 2009-1-10 21:46     标题: 专业演出不应忘了农民

  目前,一些专业的演出团体只在大城市里的大剧院演出,农民看戏很难。其实,农村才是戏剧演出的最大剧场。农民最想看到高水平的演出。这几年,中央的好些政策都在向“三农”倾斜,各级政府都在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在文化生活方面,却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高水平的戏剧演出,一年中难得见上一次,什么时候戏剧贴近广大的农民群众了,戏剧发展的高潮也就来到了!前几年,电视剧《刘老根》里出现了不少“二人转”的镜头,就把“二人转”给火了一把。我想,评剧专业剧团要是送戏下乡的话,一定大受欢迎。
作者: gwf88    时间: 2009-1-11 16:23

引用:
原帖由 伯乐 于 2009-1-10 21:46 发表
  目前,一些专业的演出团体只在大城市里的大剧院演出,农民看戏很难。其实,农村才是戏剧演出的最大剧场。农民最想看到高水平的演出。这几年,中央的好些政策都在向“三农”倾斜,各级政府都在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 ...
不论城市农村要发展评剧必须有爱好评剧的群体有大众基础,并且有组织者即领军人物,形成一定得环境,有专业人员传帮带,使爱好评剧的和想学评剧的尽快的迈进评剧大门.
作者: lsq402    时间: 2009-1-11 17:16

还是佰乐说得对,农村包围城市,大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是大有作为的。
作者: 老沈    时间: 2009-2-7 16:01

利用农村的业余小剧团活跃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很有必要,大力提倡!
作者: 小学生    时间: 2009-2-8 21:27

评剧在农村还是很有市场的,我就发现有许多农村家庭有评剧磁带、光盘、唱片。
作者: 票友    时间: 2009-2-15 16:49

赞成.中秋夜色.的观点.支持
作者: LSG    时间: 2009-2-16 23:00

评剧在农村的天地比在城市广!
作者: 戏曲戏迷    时间: 2009-2-26 14:23

同意以上朋友的观点,要使评剧发扬光大重点必须放在农村。
作者: 滦河琴声    时间: 2009-3-29 17:51

目前评剧应该是方兴未艾.公园\活动站\文化 馆\街道社区到处都 能听到板胡的演奏和戏迷们高亢的演唱,锣鼓声声也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这种繁荣大多是自发的,有组织也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自由组合.没有行政上的约束,因此经济上没有保障,经不起一点风吹浪打,没有一点发展后劲.政府应该在文化上增加一定的投入,形成一种组织吸引更多地评剧爱好者,这是对评剧这种文化遗产的保护.不然就失传了,现在40 岁以下的人没人愿意看评剧,更谈不上喜欢,我儿子是社会学研究生,可他一听评剧就说烦,说是慢节奏的,不符合当前改革的要求.还有的人说我们唱戏的是一群神经病 ,这么下去多危险呀!确实应该人政府角度上救救评剧了.
作者: 荆棘小生    时间: 2009-3-30 14:17

你这观点值得商榷;本来就是业余爱好还想让政府给你埋单,真有意思.是不是也应该让政府给你买一把高级板胡呀?你玩时还得给你点误餐补贴呀?呵呵,开个玩笑别在意.但说实话政府应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文化 部门和文化 活动场所设立管理组织,做到有活动时间,有固定的活动地点\,有专人组织,有协会性组织,甚至有辅导老师.这就足矣!
作者: JSM    时间: 2009-4-4 20:43

  支持滦河琴声的见解,荆棘小生的说法太偏执!
作者: 开平小板胡    时间: 2009-4-9 12:40

你支持和保留个人意见的都是对我一个人,呵呵,但我相信我们是朋友\戏友和网友.
作者: 伯乐    时间: 2009-4-9 17:13

    朋友、诤友,网友、挚友!不是吗?
作者: 开平小板胡    时间: 2009-4-9 19:45

你说得很对,到这来的目的都有是为了学习。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09-4-30 09:40

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戏曲艺术,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结果。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很重视,听说北京已经有24所中小学京剧进课堂了,这是好事。推广开来对地方剧种无疑会有推动作用,期望着也会有一个评剧的春天。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09-4-30 10:13

现在确实有很多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喜欢评剧,也包括京剧等戏曲;我认为这不仅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形成的反差,同时也缺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很对年轻人说看不懂,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就需要有一个全社会的文化环境,这个环境不仅要靠国家文化导向,也靠全社会的努力,其中靠你、靠我、靠大家、靠所有热爱评剧的人...
作者: 紫丁香    时间: 2009-7-2 00:05

没有业余戏迷专业失去了基础,没有专业队伍戏迷不可能健康向上的发展.
说的好,其实就是这种关系,太有才了!
作者: 骏杰    时间: 2009-7-2 23:14

这个话题讨论一年了,很有意思,看得出担心评剧衰亡的大都是这些业余玩评戏的.关于四十以下的人不接受评剧这个事,真值得忧虑,三十而立,成年人也应该对戏剧作品感兴趣了,可你看现在三四十岁的人,看演出,看节目也得看那些搞笑的,起哄的,有噱头的,根本不把以抑恶扬善为主旨的祖国的戏曲艺术放在眼里.关于电视作用问题,电视机使得群众通过VCD看了不少没办法在戏台边看得戏,可电视台在这方面又做了多少事呢,上边不弘扬下边多着急也没用.关于评剧节奏快慢的问题,我认为也是对观众的吸引力问题,专业团体也应该动动想法,演大戏固然是剧团演出能力的展现,但观众更希望花同样的钱多看几出小折子.再回到节奏上,节奏快可以节省时间,但有些慢节奏从欣赏的角度说是不可少的,如搭调.甩腔.大过门.以及配合动作的打击乐演奏等等.
    评剧的现状是下边热闹,上边消停.说是不景气,其实也实际,为了振兴之,大家齐努力,胡乱说几句,抛砖来引玉.
作者: liuhaollk    时间: 2009-7-27 14:38

戏曲里的高底靴 四方步 一摆三叹等等程式化的东西是不能扔掉的 如果把评剧的唱腔都改成快节奏的像迈克尔 杰克逊那样演唱 也就不成为评剧了 具体怎么改咱说不好 但是传统的东西只能是继承式的发展 创新 而不是抛弃 要想发展评剧我想多在剧目上创新 多编多演现代戏,吸引青年人走进戏院。另外 戏票价格奇高也严重阻碍人们的看戏欲望,想想 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开始就是3元 5元的戏票 很多老年人去看 后来年轻人也去看 慢慢的有钱人也去看,成为地方特色了,票价才抬高了,这经验评剧应该借鉴。
作者: liuhaollk    时间: 2009-7-27 14:46

年轻人为什么看不懂?就是看得少吗!多编一些现代戏 (爱情戏 武侠戏 警匪戏==)把他们吸引过来,否则的话 再过几十年 也没人演了 也没人看了 评戏就变成平息了,但愿不要成为现实。
作者: liuhaollk    时间: 2009-7-27 15:01

想一想60年代 大演现代戏 出现了很多好的剧目《夺印》《向阳商店》《杜鹃山》《千万不要忘记》都是那时期问世的,同时传统剧目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谢瑶环》《钟离剑》《花打朝》不是现在还有人吟唱其中脍炙人口的唱段吗?
     至于各种关系吗 我是这样想的。评剧爱好者是评剧事业发展的土壤,专业院团才是大树,人才济济的演职人员队伍是繁茂枝叶,众多的剧目则是累累的果实。当然了要想让树木茁壮的成长还要有良好的环境,这就是演出场所(剧场)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作者: 礼拜四    时间: 2009-7-29 15:43

我就琢磨不透 怎么评剧就干不过二人转了 关键还是在人 你多演 他才能多看 你连演都不演了 让他看什么 CCTV一年演过几回评剧 剧场里还有演评剧的吗 很少
作者: 741    时间: 2009-8-4 16:31

评剧团应到农村多演出,农民朋友喜欢评剧的特别多。
作者: 741    时间: 2009-8-4 17:03

我觉得宣传力度不够,电视也很少放评剧,原来河北电视台还有个戏苑乡音节目,能看到一些业余爱好者参赛,现在也没有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一家媒体宣传评剧,所以振兴困难。
作者: llk    时间: 2009-8-5 21:51

现在东北的电视台 综艺节目 文艺节目 都是以二人转为主 (还不是正宗的传统二人转)
作者: 老评戏迷    时间: 2009-8-24 18:31

上岁数的都喜欢评剧,可是电视上很少放,真想回到60年代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评剧,可现在也不愿意听广播,都是流行歌曲,老人听不惯,所以发现这个网站我太高兴了,找到知音了。
作者: 老评戏迷    时间: 2009-8-25 20:46

小小二人转能火起来,我就不信评剧没有出头之日,只要领导重视,媒体宣传肯定能火起来,群众还是喜欢评剧的,因为通俗易懂。
作者: 红太阳    时间: 2009-8-26 08:16     标题: 生活节奏和评剧发展节奏之拙见(1)

网友们对评剧地发展提出了很好地看法和建议,使我非常敬佩,在这里,我仅就生活节奏和评剧发展地节奏谈一点粗浅看法。建国60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评剧的发展速度来看,在电视上占的比重不大,但只要有评剧播放,戏迷们必看无疑;专业剧团较过去少了,但国家评剧院、天津、河北、东北三省的省、市、县的专业评剧团还为评剧的发展做着积极的贡献,虽然有些现象不值乐观,但是,各大流派都后继有人。再则,在城乡,还有一批戏迷坚持业余活动,在为发展传承评剧事业做着不懈地努力;2008年中国评剧曲谱网的创建,为发展评剧事业开辟了新的空间,并且网友队伍不断扩大,新手不断增加,这无疑对评剧的发展和振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 gxq    时间: 2009-8-26 09:20

大家都很执着,可敬!
作者: lntlxzxsm    时间: 2009-10-13 17:27     标题: 评剧发展 人人参战

各位朋友对评剧的发展各有高见,评剧的历史可称悠久,但前几年评戏确实接近平息了。因此说,评剧要发展,人人要参战。
作者: lizhenqing    时间: 2010-1-13 11:05

评剧发展不是那么悲观,华北。东北还是很流行的。有哪个城市,哪个村镇没有唱评剧的。我认为唐山,滦县宝邸一些地方就搞的很不错。百姓喜欢,政府支持。大城市电视台对评剧播放的不多。是钱弄的,要收视率,收视率高,奖金就高,谁不爱钱哪,但是评剧垮不了,有你有我有他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政府部门,支持一下评剧的发展。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0-1-13 17:34

    说得真好!批得痛快!一语中的,切中时弊!
作者: 杨学峰    时间: 2010-2-3 14:37

支持老驧
作者: 弦乐    时间: 2010-4-5 20:58

主要是好的作品少。与国家不支持和发展评剧有直接关系。在农村喜欢评剧的市场还是很大的。
作者: 弱水三千    时间: 2010-5-9 18:56

现在的戏曲频道每天有好几档栏目播放的都是那些其他电视台不愿意播放的普通电视剧了,把以前的播放戏曲电视剧的时间给挤占了,电视台都向钱看了。我记得去年评剧百年的时候说是唐山拍了两个评剧电视剧《成兆才》、《杨三姐出嫁》,说是会在戏曲频道播放的,可到如今也没见到影子。
作者: 杨胜利    时间: 2011-6-1 13:32

这是每个评剧爱好者的共同心声!
作者: 杨学峰    时间: 2011-6-2 10:42     标题: 谈一点拙见

看到了朋友们为评剧的盛衰众说纷云,惧怕这一古老的艺术“珍品”失去原来光泽。我们爱好者不是决定因素而是一介平民,只是起到一个捧场、观摩、学习与歌颂等作用。如果是领导发现这个传统“珍品”频临绝迹,像抓中心工作那样上心,“正规部队”下乡活动起来,再有我们这帮人这样支持关心肯定会兴旺发达。说到【评剧】改革的太慢,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正像赵丽蓉老师演小品那样,把评剧改成那样的腔调。正如赵老师戏里所言:“好好的东西让你们给遭塌了”!还是评剧吗?叫老一辈缔造者寒心。万本不离其宗,即使传统的东西传承下去,又要探索新路。也是很难的事,不过这就难为专业剧院、团了。青年人和我们不是同代人,欣赏内容更不一样。他们所喜欢的是现代歌曲和带有二人传、小品里色彩的东西。不过,把那些色彩强加到评剧的头上太不公平了吧!当今也就没有适合老年人喜欢的东西了,更何谈欢渡晚年!这是个人的浮浅拙见,如有不妥之处,望朋友们批评!    谢谢!
作者: tslienze    时间: 2011-11-19 21:42

现在社会上喜欢戏曲的人群大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感觉青年人之所以不喜欢戏曲,并不单纯是现代生活节奏与戏曲节奏不同步的问题,重要的是做为民族戏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到位的问题,是社会重视的问题。以唐山为例,专业团体演出的受众面很小,一个七百多万人口的地区,现存的专业评剧团可能也就是3个,别说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每日出演,即便每日两场,每日按1万人观看演出,整个地区人均两年才能看到一场戏(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地方台荧屏媒体宣传频道戏曲的比重也不高,这也是众所周知的现象。由于看的少,听的少,年轻人逐渐地对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越来越陌生就不足为怪了。本人拙见:一是政府要真正重视地方戏曲文化的发扬广大,要从资金上对专业团体的社会公演给与适当的补贴,要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二是给文化管理部门下达任务,加大对基层戏曲爱好者文化活动的扶持,要有考核验收;三是把戏曲文化做为专项文艺活动内容在各级学校中弘扬开展。只要领导重视、社会重视,地方戏曲的文艺之花肯定会美丽绽放的。
作者: 张兴祥    时间: 2012-2-23 09:09     标题: 我也“乱弹”以点观点

1,时代节奏加快,所以中青年人不爱看慢条斯理的老戏曲,这是有必然联系的。建议写些反映现实问题(如农村留守妇女爱情家庭内容)的新戏,想必有观众的!
2,国家重视,如多上电视,这样人们就跟风学唱,从而普及开来,二人转红火就是例子。
作者: shao112233    时间: 2012-2-23 21:26     标题: 赞同伯乐的观点

赞同伯乐的观点,农民更喜欢评剧,河北泊头评剧团在我们这一带从大年初五一直演到现在刚结束,看戏的群众人数不说‘人山人海’,也够‘摩肩接踵’。人虽然不少,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看戏者年龄段偏大,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是六十岁以上,像我这样七零后,没几个 ,真担心评剧的发展出现断代
作者: 评剧鉴赏家    时间: 2012-7-26 01:10     标题: 中国的评剧艺术需要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当今的社会文化需求

中国的评剧艺术需要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当今的社会文化需求。中国的评剧和京剧一样都是国粹。自诞生以来大多演的内容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因为生长环境的大不相同,现在的年轻人对此类艺术内容根本不感兴趣。他们都是“追星族”,他们追求欣赏的是当代时髦的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不要责怪现代发达的电视广播媒体抢走了评剧的生存空间,同样我们要做到如何利用它传播与传承戏曲艺术。犹如现在的相声艺术和小品艺术等都没有跟上社会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步伐而深深地陷入艺术衰退的低谷期......
    改革与创新适应当代社会人民文化发展的需求才是中国评剧传承发展唯一的出路。艺术团体的所有制形式和剧团管理体制的改革固然重要,但实质要改革的是评剧艺术内容本身,要找准评剧艺术的受体对象,适应文化艺术市场需求。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专业和业余的评剧艺术工作者在有生之年为之而奋斗。
作者: 解惜源    时间: 2012-9-5 19:35

现在,传统的文化丢失的太多,评剧戏曲还算好的,现在好多小孩子不也开始学习了。。。
作者: 雾夜飞鹰    时间: 2012-9-27 19:57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是当今的主题,改革的速度与戏曲的节奏是两码事.评剧隶属于地方戏,有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自己的生存空间.各地日益壮大的戏迷队伍和我们的网站的建立及推广,不都是评剧发展的催化剂吗?现在走的就是一条
作者: 陈亚萍    时间: 2013-9-25 08:51

尽管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更喜爱流行音乐,但评剧在我们这里还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的。广场的树荫下,常有戏迷票友吹拉弹唱,水平很不一般呢。蓟县评剧团的演出,也很受群众欢迎。群众的热爱,是评剧振兴、发展的基础。有了众多热爱评剧的群众,相信评剧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作者: 槐林    时间: 2013-11-19 15:26

现在娱乐形式很多。挤压了评剧的空间,这是事实。但评剧还有空间,我们要珍惜她。如今群众自发的演唱组织很多,政府部门也要下力气。组织演唱赛。鼓励大家,评剧兴旺政府有责。
作者: 无限风光    时间: 2014-6-3 21:34

评剧这门艺术在我国北方流传很广,为我们喜闻乐见,唱腔优美,抒情性很强,一定要健康发展下去。我相信,有专业人士的辛勤努力,加上广大戏迷票友的支持,振兴是大有希望的。当然,官方的重视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