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空中剧院》播的评剧《韩玉娘》 [打印本页]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2-12-12 09:54     标题: 空中剧院》播的评剧《韩玉娘》

作者:不吐不快
坦率地讲,很喜欢一个剧目用不同的剧种来演绎的形式。因为,在不同的剧种里表演同一个剧目,除了可以领略不同风格的表演外,还能够感受到不同剧种的演员对人物的解读和诠释。剧本的主题是不能更改的,但是,怎样把抽象的剧本在舞台上具体化、形象化,或者说通过一个剧种的表演程式,让观众多面地去体会创作者意图,体验剧中人的情感,觉得,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似乎也有利于各个剧种之间的取长补短。
   
    呵,这么写着,觉得自己那条“唯恐天下不乱”的尾巴赫然于世了。赶紧的缩回尾巴,写人模狗样的文字吧。

    看戏,有两种境界。一曰,在戏里找感受;二曰,被舞台表演感染。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戏心得,不足以代表资深博学的戏迷老师之体会。那话怎么说来着?对,咱这是草根的草根的草根......哈哈。

    我深信,收看了评剧《韩玉娘》播出的大部分观众,应该是在这晚“被舞台表演感染”了。

    虽然,剧情已了然于心,但是,再看,还是被舞台上的表演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懂评剧(哈,岂止是评剧哎),却为评剧能够很好地在舞台上展示人性的内在所倾。在看过的有限的几次评剧播出里,无一不是被舞台上的倾情所迷住。《珍珠衫》、《秦香莲》、《锔碗丁》等等。     

    无须讳言,就《韩玉娘》这出戏而言,似乎评剧的表演要略胜于京剧了。或许还可以这样说,用评剧这个剧种来演绎《韩玉娘》更适合。评剧《韩玉娘》的一些唱词和念白的再度设计,或韩玉娘,或程鹏举,或赵寻,听起来,更顺情更顺利。尤其是程鹏举去接韩玉娘的那段唱词,很贴近当时人物的心境;和氏、李氏、尼姑及胡公子,虽然戏不多,一出场,人物性格立显,娴熟和极具个性的表演,也为这出评剧《韩玉娘》添色加彩。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京剧《韩玉娘》里的各种身段和各种技巧的展示,比如第三场里韩玉娘跋山涉水的表现,在评剧的《韩玉娘》里是明显的显弱了。纯属拙眼之观,请各位老师见谅。

    咱们先说唱段吧。评剧《韩玉娘》里的韩玉娘的唱段,几乎都是在白派的曲谱里创作。在白派那特色分明的低回委婉的声腔里,再配上王冠丽老师那独具一格的音色,轻歌慢吟,如剥笋一般,一层层地向观众展现出苦命的韩玉娘的悲惨;这些有着明显流派特色的声腔,在观众欣赏表演的同时不经意的就慢慢地渗透进了观众心脏里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观众大脑,然后使观众的内心激起强力反应。可以理解这是一种被“刺激”了的反应。而这样的被“刺激”不仅仅只是在唱段里,更多的是在人物与人物的交流之中。

    记得王冠丽老师在“访谈”时有这么一句话的,一个人的精彩不能撑起一台戏,只有舞台上的演员,包括乐队,一齐努力,这出戏才会精彩(大意)。

    的确如王老师所言,评剧《韩玉娘》的成功,不单单是王冠丽老师对韩玉娘这个人物的塑造,以及其他几位老师们的角色的烘托,还应该归功于程鹏举的表演。

    我不知道,在戏的情节推进演到第六场时,扮演程鹏举的老师是不是已经完全的沉浸在了韩玉娘的遭遇之中了。如果说《韩玉娘》是一出悲剧,那么,这第六场戏无疑是一颗催泪弹了。想想吧,两个落难之人,历经千辛万苦相聚,却又是生死离别之时。这样的一个氛围,两双泪眼相视,抽泣声和哽咽声不绝,会不触动到你的心底里的那根催人泪下的经脉?于是乎,如果不是舞台上的程鹏举向苍天祈求的话,台下的观众也会因韩玉娘和程鹏举的眼泪流淌向苍天祈求的。“苍天呀,让这两个苦人儿幸福吧!”台上台下,融汇一体,都沉浸在了生离死别的时刻里......这样浓烈的悲伤气氛的渲染,你还无动于衷?

    看此戏感到唯一的不足的是,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的新生力量似乎还得加强。因为就以在《空中剧院》播出过的剧目演出阵容来看,似乎很少看到有较年轻的演员加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有青年演员加盟的演出。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