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评论会 — 评剧《红高粱》

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评论会 — 评剧《红高粱》

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评论会 — 评剧《红高粱》
    前《中国戏剧》杂志主编姜志涛主持会议,罗松、黄在敏、史佳花、李春喜、康式昭、崔伟、薛若琳、孙豹隐、刘平、于兰、以及各地剧协代表专家们参加会议。
评剧《红高粱》研讨会开始首先由天津评剧院曾昭娟院长介绍演职人员和随团记者,并感谢中国剧协领导和组委会老师们对天津评剧院红高粱的支持,
天津评剧院院长 曾昭娟
曾昭娟院长表示:评剧《红高粱》是第一次来宁夏演出,但是20号演出的时候却有种在天津本土演出时的感觉,很激动。《红高粱》和宁夏有一种莫名的缘分,20年前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本《红高粱》在宁夏拍摄,20年后天津评剧院的评剧版《红高粱》又来宁夏演出。一样的九儿不一样的精彩,希望天津评剧院的《红高粱》能为6月的宁夏和艺术节带来一抹红色。
非常感谢大剧院工作人员在前期的筹划宣传及接洽工作,为《红高粱》的顺利演出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红》剧是天津评剧院主打力作,集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明星团队强强联合,力求在各方面都能达到极致。《红》剧的选题在莫言老师获奖之前就敲定了,除了本身对这个题材的偏爱之外也说明天津评剧院在艺术创作上是具有前瞻性的。
九儿这个人物的野性像红高粱一样,敢生敢死敢爱敢恨,浓烈奔放让人欲罢不能。这个选材有寓意有高度,能出演九儿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规划。
艺无止境,演出将近一百场了,我们依然不能停止求索的脚步,今天有很多专家到场,我们《红》剧所有主创也希望认真聆听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也借此机会希望各位专家多多关注天津评剧院,关注评剧发展动态,让《红高粱》这出戏累足成步,百战百捷。
山西省剧协副主席  史佳花
我对编剧很熟悉,他善于写中国妇女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裂变和升华。评剧《红高粱》他写出了不一样的九儿,从出场直入主题,写出中国妇女的无奈,人生命运的抉择。表现了中国妇女是没有选择性的主题,他特别擅长挖掘女人生命历程的写法。我很喜欢九儿对自己生命抉择的大女人情怀,在关键时刻的淡定和选择,首演我特意追到天津去看。昨晚又是个完美的呈现,天津评剧院团队从剧本到表演等各方面获奖很多,曾昭娟是位被观众恩宠的角儿,她华丽的转身,身上可以看到九儿的身影,是位有担当的评剧艺术家。戏曲是一棵菜的艺术,所以看到这样的团长带着这样的优秀的团队,相信她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使天津评剧院走的更远更好。她为发展好的流派声腔付出了更高的代价,用独特的声音,用流派声腔的魅力征服了专家,用个性魅力的声腔把九儿古朴野性的角色塑造的细腻深刻,张弛有度,像一杯高粱酒浓香四溢回味甘甜。同时也要像几位配角致敬,水涨船高,没有男演员的衬托,九儿这朵花儿也不可能这么美。十八刀角色中还想看到更野性的东西,现在偏理性,感觉十八刀可以更烈更猛更野一些。指挥负责掌控全场十分辛苦值得敬佩。
我在此向曾昭娟院长致敬,向天津评剧院团队致敬,期待曾昭娟带领的天津评剧院再创高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中国戏剧年鉴》主编 罗松
我是第二次看评剧《红高粱》,给我的冲击力一次比一次强烈。该剧主创人员找到了最能凸显红高粱精神的艺术样式和表现手段。一方面,天津评剧的高亢奔放的强烈的风格在剧中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导演又赋予它新的舞台样式,使这出评剧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评剧,而是一出在一种更开阔更开放更自由的大戏剧观的理念下打造出的现代评剧。可以说是超越局限,追求极致。这出戏最大的价值就是体现了这种新的戏剧观念。
第一,戏剧与文学有机结合。小说《红高粱》是以抗日为背景,张扬的是原始生命的自由与热烈。电影《红高粱》则淡化了抗日背景,重点突出的是人性,而评剧《红高粱》则根据戏曲的创作规律和戏曲观众的审美欣赏习惯,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是基于人性来写的,没有丢失原著的精华,是将原始生命的自由精神和顽强的抗日精神自然地联系起来。前者转化为后者的过程表达得非常清晰和明确,正如从高粱到高粱酒的酿制过程也是人物形象升华出崇高和壮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两条线来演绎的,一条是九儿与十八刀的爱情线,一条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线,两条线看似没有多大关联,但其中却由一股内在的力量将两条线连接起来,那就是生命的原始的张力。九儿是敢爱敢恨更有胆,“我的身子我做主,哪管是死还是活”,十八刀是虽然粗鲁野蛮,但正直有担当,“好人护三村,好狗护三邻”,就连那个本来是狗汉奸的曹梦久,最后也良心发现,誓死不做孬种。因此,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女人是烈性的,男人是血性的,他们对人的爱、对家园的守护,对国家的保卫,都是起源于一种原始的生命的力量,再由这种力量上升为对人的尊严的捍卫,不向恶势力低头,由此而生发出的保家卫国的激情就更加真实感人。所以说,这些抗战英雄和其他抗战题材作品不同,不是革命意识层面上的英雄,而是生命意识层面上的英雄。
第二,评剧《红高粱》突破了评剧这个地方戏曲剧种自身的局限,将评剧放置于多元的综合艺术形态之中,借助现代剧场艺术来凸显戏曲美学精神。
该剧融入了大量的合唱和舞蹈,这些歌舞不是晚会式的歌舞,仅仅起到热闹好看的作用,而是在导演整体美学的统领下,对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特性做了最大化的强化,使其具有很强的多功能性。首先是叙事性的作用,对剧情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些歌舞参与到剧情中,使得场与场的衔接过渡自然,富有可看性和艺术性,避免了为交代剧情而交代剧情,没有去说故事,而是去演故事,让观众很快入戏。再有就是抒情表意的作用。比如“观刑”那场戏,群舞很好地起到了对气氛的渲染作用和对人物的烘托作用,营造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使人震撼。而且很多舞蹈富有造型感、雕塑感和仪式感,与原著的精神非常吻合。
同时,舞美很有创意,设计师别出心裁,舞台上空半悬着满台凌乱的钢条,代表高粱叶片,高粱叶子虽然看似柔弱,却是锋利如刀,这样的舞美设计就更加有意象感和隐喻性。象征着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再卑微的小人物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欺压下也能被激起民族的血性;再微弱的个体,群体的力量也是强大的。如同那场生动的比喻:大酒坛撞小酒碗,以多打少少先完。所以用这样一种密密麻麻的高粱叶子作为舞台布景,像油画一般,古朴又厚重,所营造出的地域环境与剧中人相应和,起到了张扬人性、强化和升华主题内涵的作用。但是舞美上还应做点减法,古朴厚重有余,空灵不足,应该加强大写意,体现出青纱帐、高粱地的辽阔感。高粱叶创意很好,但没有体现出生命的汪洋恣肆。
还有九儿出嫁时用了一方红绸布作为道具,时而是轿子时而是红盖头,在演员手中翻飞起舞。但这场戏还能可以更精彩,九儿与轿夫之间的互动和趣味性的东西没有。还有求婚时那条长条板凳,很巧妙地给演员的表演找到了支点,使九儿从开始的试探到逐步释放,最后终于被十八刀的真诚所感动,猛地把板凳狠狠一扔,感情如洪水一般把心理防线彻底冲垮。
这些都符合传统戏曲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充满了丰富的可能性,给予了演员表演极大的施展空间。
主演曾昭娟是我非常喜欢又钦佩的一位好演员,她的艺术人生也是像九儿一样经过一番磨砺才有今天舞台上的辉煌,鲜花和掌声很多,到了该转型更上一层楼的阶段。因此今天赞誉的话我不多说了,想与昭娟共同探讨一点,既然是现代剧场艺术,那么在唱腔和音响上否应有相应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声音和唱腔应该柔和一点。越是高亢越应注意两个分寸和松弛。铺垫的越足,蓄积的越多,爆发的力量则越强。反倒有几处高潮之后的静场处理给了我深深的触动。不这样唱可能观众认为我不卖力,观众文化层次不同,欣赏习惯不同,作为一名艺术家,一定要理性,要去引导观众。努力去提高声腔的文化品位。让天津评剧超越地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赢得更多当代观众的喜爱。
对于评剧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是否真正取得成功,并非仅仅靠座谈会,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得到观众的认可才是真正的成功。

TOP

导演协会名誉会长  黄在敏        感谢你们成功的演出,只有成功的演出才能给评论、理论人员提供学习的空间。评剧《红高粱》我看过一次,最直观感受就是这是一部“火烧火燎”的戏,《红高粱》的小说改编的作品很多,但是天津评剧院的评剧《红高粱》有自己特点。最重要的是在保持发扬小说精神的基础上又向戏曲化、时代化做了深刻的开辟和提炼,戏曲化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为演员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有时候只注意到矛盾强烈、节奏明快,但是太过饱满到演员没有施展表演能力的程度。这个戏不同,主演都能施展表演能力,在改编中对时代化进行深入提炼,在思想方面我同意罗老师发言,原小说在思想上凸显了原始生命野性,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甚至有一点逾越了政治的意识形态,而评剧《红高粱》则成功实现了把人生命中的原始野性、正义感成功转化成民族血性,豪气冲天,让人看戏时不再把眼光仅仅停留在人类野性身上,而是放在了带有社会意义、政治时代的一种升华。在升华思想的同时,更多向人物世界进行挺近。譬如“颠轿”一段,体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层次的展示,原来的作品只是表现了野性部分,评剧版的“颠轿”就是一种进化,正因为此,演员才会有表演空间,充分展示光彩。文学性常常会掩盖演员表现能力,这是戏曲中常犯的毛病,但是这个戏没有,激情饱满能放能收,性格分明层次清晰,特别内心复杂世界的复杂呈现十分突出。结尾四十八句唱有对生的留恋,不回避对死的恐惧,有对亲人十八刀的爱恋,也有对日寇的仇恨,最后落在慷慨就义的意志上。唱段里涵盖了很多东西,通过音乐旋律唱词表现,不单一,通过综合形态中表现出来。表演当中层次明显,导演演员都表现十分出色,不满足的地方在于戏中特别强调不出英雄汉就出王八蛋就是不能出软蛋,这两句话中深刻含义就是批判中有赞美,赞美中有批判,不是一个劲的就是好,在戏中被削弱了,过于单调,可以多加入一些思考。音乐处理上高亢有余,在走向上缺乏迂回,缺乏在低沉中表现内心世界的坚定。最后儿子的话是精神主旨所在,但是简单化了内涵,弱化了沉重的主题,可以考虑,在戏的精神指向的复杂性上更有了精神上的升华。

TOP